王伶俐/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礦工史

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礦工史。圖/AI生成/劉得
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礦工史。圖/AI生成/劉得

計畫許久的火車旅遊終於展開了!CP值極高的區間車載著我們抵達火車站,還沒出站前詢問站務員,往猴硐的火車時刻?可愛的大姊順手一指:「這班車就是,快開了!」我倆迅速蹦上車,真是幸運!

不到十分鐘,貓村就在眼前。一出站我們就被魔法隧道的裝置藝術吸引。這兒隨處可見趴著睡覺、躺著曬太陽、盯著遊客……肥嘟嘟的各色,猴硐真是他們的天堂。

原計畫參觀的猴硐博物館前,一群年輕孩子簇擁穿著綠背心的導覽老大哥。我們兩個歐巴桑厚著臉皮湊過去,笑臉迎人的領隊遞給我們一張資料:「歡迎加入!今天剛好有兩位夥伴沒來。」就這樣,展開了震撼我心的一天。

原來這幾位穿綠背心的大哥大姊都是七、八十歲的在地老,隨著煤礦業沒落,礦工一個個凋零,十八位猴硐礦場的老礦工,六年前決定用自身的微薄力量,為這段歷史留下紀錄。原本就不富裕的他們,集結自身老人年金,租下瑞三本礦旁的辦公室,創建了「猴硐礦工文史館」。他們到處蒐集從日治時代起礦工打赤膊彎曲身子挖礦的照片、不同年代挖礦的器具、女礦工被無薪解雇後的申訴書、台灣煤礦場分布圖,以及無數次礦災後礦工們的悲慘淒涼……

七十多歲的毛大哥邁著蹣跚步伐,透過一張張黑白老照片,穿越時空訴說早年煤礦的盛衰,帶著我們沿著運煤的鐵橋,分享兒時記憶:狹窄漆黑的礦工宿舍、牆上極其諷刺的標語、部分已拆除的三分車軌道、採煤棄置的石頭堆疊而成的陡峭山巒,還有那一座座已廢棄卻充滿了靈異故事的礦坑。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卻是無數礦工的血淚。

導覽接近尾聲,毛大哥站在一幅攝影大師張照堂的黑白巨幅作品〈幽暗微光〉前,這是礦工準備下坑前的影像。他們叼著菸、皺著眉,一張張忐忑不安的臉,道出為生計不得不的無奈。

在滿是感動、感慨的掌聲響起後,導覽大哥大姊們竟將補助導覽的解說費訂購便當招待眾人。大夥兒邊吃邊聊,原來去年租約到期,業主不願續約,所幸有大學教授帶著學生為礦工奔走,用輿論的力量將此館收歸國有,保留了這十八位老礦工的心血。如今長者陸續凋零,有大學教授開始為老礦工做紀錄。他們不僅年邁,有不少還患有塵肺症,甚至脊椎受傷,終生癱瘓……他們用生命換台灣的電力,提升了產業效能,讓國家經濟起飛。

猴硐不是只有貓、平溪不是只有天燈,礦工的斑斑血淚,應該讓眾人都能明瞭,並為這群無名英雄致上最高敬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礦工 貓咪 口述歷史 生活見聞 瑞芳

逛書店

延伸閱讀

【2025第五屆台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佳作】淡水魚/暗號

赫連擁/皆為利來

張瑜鳳/校園篇:嘿嘿少年,你開往何處?

【2025第五屆台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佳作】劉騰琰/告別你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