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井深一/廢墟遊樂園

年幼的我與妹妹坐在遊樂園的旋轉木馬上。圖/川井深一提供
年幼的我與妹妹坐在遊樂園的旋轉木馬上。圖/川井深一提供

《午夜遊樂園 The Midnight Fair》的時候,我的內心沒有光。我直接想起老家附近的遊樂園廢墟。在還沒成為廢墟之前,產業已沒落,我記得童年時走過被棄置的旋轉木馬有過多大的震撼,小孩的心好像破洞落風一樣。《午夜遊樂園》裡動物們在深夜走進遊樂園的畫面,跟我和妹妹曾經走鄉間田野的捷徑進入遊樂園的情況很像。如果遊樂園是記憶牽繫之所,那麼,童年一定是沙啞的。這也是《午夜遊樂園》吸引人的地方,我不用當自己,化身為裡頭任何一個動物角色都好,而光在記憶中可以被打開、被依賴,即使只有一夜。

《午夜遊樂園》,吉迪恩.史德勒著,瑪莉亞恰拉‧荻‧喬治繪,遠流出版。圖/川井深一提供

小時候,家住內湖,父親每天五點半起床,到士林轉乘員工巴士,過關渡大橋再進八里。在遊樂園最繁盛的時期,他在裡頭任職工程人員。爸爸上班,我跟著去玩過兩次,車行晃得靈魂出竅。河左岸沿途是石頭工場,我窺探沿路一塊塊的石碑,實在想不透柔軟的書法字,究竟如何刻在如此堅硬的石頭上。再仔細一看,呀,是墓碑,我突然石化,誤以為靈魂的力量能一一在岩石刻下自己的名。

觀音山石的顏色黑沉沉又帶花,有時看到它不以墓碑的型態。長大之後,得知它是安山岩。生於火山,被當作地質的嬰兒,卻在這裡銘刻各種死亡紀年(或許我們人呀,從生到死,都是被這個星球以初生者對待著而不自知)。觀音山不再作為大台北人祖先安眠之所,送殯隊伍消失得無影無蹤,加上禁止開採,不知幾時開始,石工場幾乎一間間消失了。

後來,我們舉家搬到遊樂場附近的村落。妹妹高中時也去遊樂園打暑期工,她同事是鄰村少年,說自己房間的窗對著墓園,時常能聞到菸草味。一晚,靠著窗,竟見到一位長者坐在墓碑上抽菸,少年認出這老人就是墳頭主人(畢竟自小和他的相片日夜相對,怎會認不出來),少年舉手打了個招呼,老人也舉起香菸回禮。

這個故事在暑期生之間蔚為笑談,我對這河岸養成的青年另眼相看。左岸向來是大台北陰廟神祇信仰最為豐富的社區,在遊樂園打工的多半是殷實的少年,或許生死觀亦帶著在地生活的實在氣質。

而做了幾十年維修人員的老爸,我看過他在寒流來襲時依然帶著泳褲上班,說是需要潛入湖中維修遊船底下的鐵鍊。也看過老爸狼狽返家,眉頭、膝蓋都帶著大大的縫針傷口,問他怎麼了,他總說沒事。後來才知道,為修理螺旋飛車,老爸從三層樓高的梯子摔下來。工人子女的心,揪著揪著就會變硬,視工傷於無物,才得以繼續成長,一點一點把父母吃下去。

老爸和這一群叔伯同事,曾在遊樂園近海的旱地種出大冬瓜,收成的那一天,他居然抱了這六十五台斤的龐然大物穿越整個大台北回到內湖的家。想到他抱著冬瓜搭車的尷尬畫面,我和妹妹們笑得東倒西歪!

多久以前了……妹妹說遊樂園最後一夜,救護車鳴笛串起全鄉鎮,感覺就好像,全台北市的救護車都來了。

在那之前,老爸早已自遊樂園退休多年。村裡的人時常會有種錯覺,好像孫子輩有一天也可以踏足那個快樂的地方。後來,我在某個廢墟攝影網頁,不時看到發燒友的造訪,才真的確信,它已和所有廢墟一樣,是個「與當下失去連繫」的空間。

在廢墟,我們難以想像未來。但有廢墟的繪本裡向孩子們說的故事,總會延展到「空間的未來」。

經典中的經典,是維吉尼亞里‧李‧巴頓的《小房子》。物換星移,它原來的鄉村變城市,無人居住的小房子,愁眉苦臉。

《藍色小屋》苦苦守候,當等待的小女孩再度歸來,她已成為人母,小屋再遇見她,用廢墟的形體「吹起口哨,容光煥發」。

《湖濱小屋》歷經戰亂、世界對立、柏林圍牆倒塌,又成為廢墟好久好久。見證生離死別,最後在屋主後代的整理之下,成為教育與和解中心。

《小房子》,維吉尼亞里‧李‧巴頓著,林真美譯,遠流出版。圖/川井深一提供

《藍色小屋》,凱莉·喬丹著,潔西卡‧寇特妮─堤可繪,柯倩華譯,米奇巴克出版。圖/川井深一提供

《湖濱小屋》,湯姆士‧哈定著,布莉塔‧泰肯托普繪,柯清心譯,字畝文化出版。圖/川井深一提供

我突然想起,當年遊樂園新人接手時,為了振興萎靡的遊樂園產業,指派阿公和日本人在這掘溫泉。工程開始前,日本工程師要求先隆重膜拜山與海。

這趟歸返,遊樂園看板一回比一回斑駁,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他要我猜這裡是什麼。我裝傻,廢墟的詮釋權不在我身上,孩子自己在招牌前看到空間的秘密,為我建構了有溫泉、樂園、大海的新故事。儘管面對廢墟,兒童看到的依然是「未來的模樣」,山神與海神,居然都還沒離我們太遠……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繪本山海線 川井深一 繪本 親子共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Halle's 讀家城事/告別阿嬤的神明桌

李亞琪/修鞋匠

觀景窗

凌明玉/大驚小怪之偽農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