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淑婷/自學裡的性平教育

自學裡的性平教育。圖/Betty est Partout
自學裡的性平教育。圖/Betty est Partout

有一晚,我老公帶兩個小孩去吃飯,店裡送給小孩的玩具分成男生玩具與女生玩具,兒子拿到大象,女兒拿到小老鼠,體型差異很大,兒子小聲說,其實他比較喜歡可愛的東西,雖然他的好朋友說過,一般男生都不喜歡可愛的東西,可是他就是喜歡。

那晚睡前,他告訴我白天回到學校上音樂課,老師放影片讓學生聽各種樂器聲,再問小孩喜歡什麼聲音,兒子喜歡吵鬧的喇叭聲,他發現很多女生都喜歡平靜溫柔的樂聲;不過有些人正好相反,什麼樣的音樂聲都有人喜歡。

自學至今,雖然我的兒子不常入校,但他氣質中性,皮膚白皙、個頭嬌小,穿便服時常被誤會是短髮女孩。如何為他在體制學校撐出一塊性別友善的空間,是我非常努力的方向,所以我自願擔任晨光故事志工,帶著蒐集的性平繪本前進校園,我們讀了《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美國第一位女醫生的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十七個小矮人》《粉紅色影子的男孩》等書,但我還是不時聽到男學生揶揄女同學,或是以性器官作為惡作劇語言,怎麼性和性別這麼快就成了孩子口中曖昧的言詞?

這幾年疫情籠罩,孩子必須天天戴口罩上學,朋友送了可愛的粉紅色角落生物口罩帶,我有點擔心粉紅色會不會讓兒子在班上被為難,沒想到他酷酷地說:「如果有同學問我為什麼是粉紅色,我就會跟他說,那為什麼你的蠟筆有粉紅色呢?」

他的回答讓我驚豔!也讓我意識到,從他出生以來,我努力投入、化整於日常生活中的性平教育完全成功!儘管他在學校接觸到各種性別刻板印象的對話與性別對立的爭執,他也曾因不夠陽剛,在體育課時被嘲笑,可是這些都無損他對自己性別與喜好的自信。他知道,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就是他,而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無關他的生理性別。

每次兒子到學校的那天,放學後我們有個固定話題──談小學男生在學校裡的各種惡作劇行為。我解釋,這些人其實很在意不和他們玩、卻又能玩得很愉快的同學們,但他們不知道怎麼做,只好想辦法說髒話、比中指、罵女生、取笑瘦小的男生,來吸引大家注意,告訴他們「我們在這裡快注意我們」,兒子想了想,回答我:「沒錯,全班真的最注意他們!連他們不來上學時,大家都會看著空空的座位,覺得怪怪的呢!」

他問:「這些人如果要吸引注意,為什麼不是好好上課、畫畫、運動或幫班上做事,用其他方式表現呢?」我想兒子長大過程會知道,不只是孩子,忙著大吵大鬧、講酸話吸引眾人注意的成人也好多,這也是某一種人格特質吧,倒是無分男女。只是在短短幾年的成長過程,女孩更容易被教養成要順服、貼心和「看臉色」,但調皮吵鬧的男孩,往往因性別而被輕易帶過。

脫離幼兒期的兒子,因為沒有那麼快進入學校這個大團體,所以他比多數孩子更有時間學習,不是男女生不同,是每個人都不同。這些話雖然媽媽平常已經講得夠多了,但每周兩次的校園現場,能讓他更深刻觀察到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存在於生活中。

看著兒子面對這些狀況題,我想起他三歲時非常喜歡裙子和粉紅色,常常跟我說,當女生比較好,一年後又表示其實當男生也不錯。現在,我不知道他怎麼想,但無論是什麼都沒關係,我只希望他能生活在平和、安全、被尊重的環境,我盡力照顧他的身心,讓他保持健康快樂,更期待,他和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重視性別平等的學校環境下成長。

身為每一個母親,我比單身時更深刻感受到性別平等的重要,以及性平教育至今仍不足。那麼多關於性暴力的新聞,孩子接受到的仍是恐懼式的自我保護與責怪受害者,與其教孩子不要受害,我們更要教孩子不要傷害別人,這是女性、男性、每一種性別,都必須有的認知。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自學學什麼 諶淑婷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包子逸/粉紅魅惑

陳得勝/「博愛座」集體焦慮症候群

周玟瑜/攜手的條件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