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恬/樂於助人的媽媽

周末是放鬆休息的時間,但家中電話從早上就響個不停,原來是媽媽為了朋友們的事正密切聯繫。

未婚的老同事H下周就要動手術,唯一能來照顧她的親人卻在此時確診,這個節骨眼要請看護十分不便,讓H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媽媽得知後趕緊聯絡多年前結識的一位看護,確認雙方時間可配合後,H才放下心中大石。

同事Y的母親因癌末入住安寧病房,逐漸虛弱的身體什麼都吃不下,唯一吞得下的營養品庫存在此時耗盡,但Y礙於防疫規定無法踏出醫院購買;這時媽媽聯絡熱心的朋友,將家中的存貨緊急送到醫院,讓Y的母親得以滿足僅剩的口腹之慾。

還有一回,媽媽的朋友因罕病需要長期服用自費藥物,高昂的費用實在非受薪階級所能負擔;媽媽藉著職業之便替他找出補助資源,總算讓對方在自己的薪資和藥物價格之間找到平衡點。

儘管處理這些事務需要耗費時間心力,但我不曾聽媽媽抱怨,媽媽總是非常樂意提供協助,因為她自己也曾為病痛所苦。

媽媽在五十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耗費兩年多的時間經歷手術、化療、休養生息。在平安度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追蹤期後,逐漸擺脫患病陰影,並將之轉為幫助別人的動力。正因為自己經歷過生病的辛苦,媽媽樂於向身邊因病需要協助的人伸出援手,她相信自己有幸存活下來,更要把握機會去幫助別人,只要在她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她願意繼續做下去。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女性臉譜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林玲仰/阿K,我們想你了

張如欣/看劇,教會我面對生死課題

宋玉澄/上床的規矩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