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謙/在甘比亞河畔種下理解

整段行程顛顛簸簸的,小巴卯足了全力在黃澄澄的路上前行,窗外風景如同撕裂的畫布,左側的大樓閃爍著玻璃帷幕,右側則是一排簡單搭建起來的小屋,人們拉著小板凳,或坐或站,神情狐疑地望向我們這群異地來客的小巴。
出發前的心情是緊張的
這次是幫忙在甘比亞辦一場傳染病分析工作坊,教導參與者運用傳染病菌基因體資料來做公共衛生的監控。目前,非洲國家的傳染病監控多是將檢體寄送到歐美國家進行分析,很沒有效率且分析人員並不能真正了解第一線臨床面臨的問題。我服務的英國研究機構近幾年積極地推動降低分析資料的技術門檻,讓每個公共衛生工作者能掌握自己的數據、解讀自己的現場。
出發前我的心情是緊張的,緊張來自我對於這塊土地的無知,以及我對於自己身分的不自信。前者我想主要來自在台灣成長,非洲大陸實在太遙遠。後者則是參與者多半是從事臨床多年的醫療人員或研究計畫執行者,而我的工作是要教參與者分析基因體資料。在此之前,我甚至沒有教導大學生的經驗,更別說面對資深前輩。
從英國到甘比亞的路程已是幾番折騰,到甘比亞的班機非常稀少,轉機時間長達九個小時,而當飛機即將降落時,卻聽到機長廣播機場暫時停電,我們只得在空中盤旋。飛機終於落地的一剎那,機艙內爆發如雷的掌聲,好似在慶祝這場安全落地。
我們剛抵達的夜晚,幸運地遇上了開齋節,大夥兒開心地在街上狂歡,熱鬧的音樂讓每個人每個細胞都舞動了起來。苦惱的是載我們的司機,辛苦地在人群中開道,我想他的心早就在街上舞蹈了。我們一路行經的地方,生活條件確實仍然困頓,司機偶爾也拿現況開玩笑,那自嘲的語氣聽起來讓人既驚訝又心酸。但似乎也呼應那恆常的定律:資源愈是匱乏,人就愈樂天而自然,互動也愈真誠。
來自十八個非洲國家的參與者,每個人都背負著他們國家公共衛生的使命,我在教學上能深刻感受到濃烈的熱忱。我尤其敬佩的是他們強大的心態,儘管手上擁有的多是前幾代的筆電,對程式語言及分析軟體也不太熟悉,第一天就充滿著挫折,可多數人並沒有被這些障礙擊倒,睡一覺起來,還是閃亮著熱切的眼神。
如何讓分析流程民主化
在這一來一往中,我理解到教學者的責任不只是聞道授業解惑,還要能引導反思和更多同理,讓學員能夠實際運用在他們的處境中。平常如空氣般存在的無線網路,在硬體設施缺乏的社會是個奢求,當下載資料都成問題時,就遑論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分析資料了。在工作坊前,我們大多是以線上的方式和合作對象交流,然而螢幕簡化了太多的人類互動,表情也常常定格在一瞬間,一句話的表達要透過多次的複述完成,彼此的情感在其中慢慢消磨。在遠距的時代,信任的建立可能還需要透過實體見面來完成。
分析流程民主化(Democratising method),是我們近幾年努力的目標。許多公共衛生研究的技術門檻過高,使得真正的使用者無從應用。這個目標包括降低硬體需求,包裹複雜的概念成臨床有意義的資訊,以及設計人性化的介面。然而,在追求創新的象牙塔裡,研究者們懂得這些道理,卻有些身不由己──這往往涉及更廣大研究經費等結構性問題。不過,讓我們回到工作坊的現場,當看到經歷數年開發的方法,濃縮在短短的幾天內讓學員們應用,參與者興高采烈地分享,他們將如何把這些方法帶回他們國家,解決當前面臨的衛生問題,我也會想著,或許將有數個靈魂,在這過程中獲得解救。
活動的最後一個傍晚,我們乘著船在悠長的甘比亞河閒聊,也才發現非洲內陸平時沒有太多的航班需求,加上有些國家政局不穩定,即使參與地在甘比亞,這些來自非洲不同國家的學者,都要幾經轉機才能到達。最誇張的,轉機多達五次,橫跨了亞洲及歐洲才再次抵達非洲。看來我的飛行體驗在他們眼裡只是大驚小怪罷了。此外,我們也談及過去的歷史,令我感到難過的是,即便非洲是目前認為的人類起源地,多數國家的歷史往往是從殖民時代開始記載,追求身分認同的路程仍非常遙遠。也許我們很難再去追尋過去,但我們要時刻提醒,不能再運用科技成為另一波殖民的工具。
回程路上,行經了過去的中華民國駐甘比亞大使館,想起多年前面臨兵役時,很想加入外交替代役到南美或非洲開開眼界。沒想到,遺憾埋著埋著,仍有機會成真。想想那些資源匱乏的奮鬥,資源在手的人,更該有責任地做出自己堅信有意義的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