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榛/當狗狗沉默時

當狗狗沉默時。圖/tuenhua
當狗狗沉默時。圖/tuenhua

真正的學習與,不應建立在恐懼之上

每日送小孩上學的途中,我經常會在巷弄裡遇見一隻傑克羅素犬,陪著男主人悠閒地散步。

有一天,狗狗望了我一眼,雀躍地搖著小尾巴,我輕聲地向牠打招呼。下一秒,牠被繫在脖子上的鐵鍊,勒得喘不過氣來,在原地頻頻咳嗽。

男主人一邊向我問好,一邊熟練地收緊手中的鍊子,淡淡地說:「牠不會咬人,就是很不聽話,很愛亂跑。」我微微一笑,目光落在狗狗脖子上那圈光禿禿的勒痕,心裡百感交集。

這樣的場景,在的行為門診中並不陌生。許多家屬曾告訴我,他們在養狗的初期,試過各種朋友或網路文章所建議的「有效矯正法」,像是P字鍊、小短鞭、強制壓制、掐氣管,甚至用一條短繩固定狗狗,強迫牠們長時間罰站。

為什麼人類要這麼做?因為急著讓狗狗不再暴衝、不再吠叫,也不再撲人。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甚至會故意讓狗狗犯錯,只為能多製造幾次「矯正」的機會。於是,這些學習的傷痕,不只留在狗狗身上,更深深烙印在人類對「乖狗狗」的那份期待裡。

可是,與動物相處,不該是這樣的。

真正的學習與成長,不需要建立在恐懼之上。許多行為研究早已證實,懲罰不但無助於改善問題行為,還會增加動物的慢性壓力、焦慮、恐懼,以及攻擊傾向,對牠們的身心造成長遠的傷害。

這讓我想起小學的自然課,老師遞來幾瓶試管,讓學生輪流嗅聞。當我初次聞到刺鼻的阿摩尼亞時,忍不住脫口而出:「天啊,好難聞!」沒想到這一句話招來老師的指責,請我起身罰站整整一節課。從那以後,我變得愈來愈沉默,甚至影響我日後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

養一條狗而已,值得這麼認真嗎?

有時我會想,如果我是一隻狗,老師會不會對於我的沉默,感到很滿意呢?

傳統的教育方式,就像一條無形的韁繩,緊緊綁在我們成長的步伐上。所幸,教育的觀念已有了改變,我們了解到唯有透過正向教養,才能開啟學習的動力。所謂的正向教養,並不是無止境的溫柔寵溺,而是從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出發,並在尊重學習者的能力、需求、情緒及學習的節奏上,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愉快且安全的試誤空間。

曾有家屬問我:「這樣慢慢教,哪有這麼多美國時間?養一條狗而已,值得這麼認真嗎?」

我必須說,非常值得。

我知道面對和自己合拍的狗狗,讓人生活既輕鬆又療癒,要花時間精力去教導狗狗,想起來的確很麻煩。但是,相較於人類,伴侶動物的一生只有短短十多年,那些現在讓你覺得困難的事,十年後可能根本不存在,何不試著慢慢教導牠呢?

我見過許多家屬,在努力陪伴毛孩學習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與狗狗一起練習彼此的生活課題。即使仍舊充滿挑戰,但那些共同努力過的溫柔,卻成為記憶中最珍貴的時光。

和動物的朝夕相處,本來就不會完美無缺。有些人希望狗狗外向一點,可以一起外出旅行;有些人希望狗狗安靜、存在感低一點,不要時時刻刻來討拍。狗狗呢?每一隻狗狗要的,也如此不同,可能是到處探索、奔跑和挖寶藏的空間,也可能是啃咬物品、休息及大聲吠叫的自由。所以,我們需要學會理解的,是每個伴侶動物的特質,而不只是尋求快速的矯正,讓動物符合自己的期待。

當我們花時間陪伴一隻狗狗成長,會看見那些肉眼所看不見的東西,可能是愛,也可能是小時候的自己。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小羊醫師話毛孩 動物 成長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宋文郁/甜甜圈與月

易牙憂/一位牙科患者的自白

Hazel/汗濕歷史

方秋停/慶典與驚險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