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腎醫師/告別口罩

口罩的功能是罩住口鼻,減少病菌傳播,避免呼吸道感染,同時也可以降低被熟人認出的機率。大疫年間,它更成為出門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

學生時代騎腳踏車戴口罩,是怕冷空氣的刺激,一般布口罩即可派上用場;初入醫院實習時,進手術房一定要戴無菌口罩,以杜絕病菌傳播。而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口罩的重要性,是SARS期間,當時醫院規定戴兩層口罩,最好加上N95加強保護。隨著媒體的報導與重症人數攀升,N95瞬間缺貨,醫院開始實施配給制度,無菌口罩天天更換,N95則每周配發兩到三個。彼時戰戰兢兢,深怕自己染病,還傳給家人或身邊的同事;可是,看看醫院就診的一般民眾,人人都戴N95,甚至包包打開還備了好幾個。所幸,兩個月後我收到父親透過關係寄來的一盒N95口罩,心中充滿感激與溫暖!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隨即演變為令所有人聞之色變的災難。當專家學者持續宣導戴口罩與噴酒精的重要性後,兩周內口罩與酒精供不應求,價格也水漲船高。當時收到友人贈送的口罩,甚至比收到麝香葡萄更感動。還好,後來進行防疫物資整備及撥發,適時提供醫護人員戰備口罩,政府也增加口罩製造的產線,才讓缺口慢慢補上。

口罩自此成了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忘了錢包或手機沒關係,但是沒戴口罩就不敢跨出自家大門。不管學生、上班族、醫療人員、騎機車的物流業者,甚至是籃球場上的運動員,全將口罩戴好,深怕一鬆懈就染疫。隨著戴口罩禁令的延長,其外觀也跟著多采多姿。名媛貴婦的交流場合中,不乏印著名牌logo的口罩,愈稀有的樣式,愈能顯出身分與地位。

直到今年五月口罩禁令全部解除,台灣人民總共經歷了一千兩百多個口罩不離身的日子,將近四年來的習慣也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型態。有些人在此期間較無顧忌地接受臉部的微整型,有些男性幾乎一周才刮一次鬍鬚,即便出國旅遊,自身安全保護的觀念仍然十分堅固,在國外看到戴口罩的幾乎都是台灣人。

一個16×9.5公分大小的口罩,在過去病毒肆虐的幾年內帶給大家安定,就像是黑暗中的一個小燈泡,平時毫不起眼,卻在關鍵時刻發揮強大功能。現今口罩禁令解除,也許傳染率會再次攀升,但至少生活已逐步恢復常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再次近了,彼此也終於可以見到久違的笑容,而不再只是面對一塊不織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人生腎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小令/想喝什麼茶?談盲買與忙買

馮嫦慧/不一樣的獵犬

李奕萱/這裡美極了,不如來丟顆炸彈吧?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