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Chan/待在不知

待在不知。今日登場/Emily Chan
待在不知。今日登場/Emily Chan

某天散步,在河畔的長椅坐下放空,過了一陣才發現今天好棒,風怎麼吹都不冷,因為有陽光;太陽怎麼曬都不熱,因為有涼風。當我意識到這是平凡卻美滿的一刻,抬眼剛好有兩朵可愛的雲,便掏出手機拍下。

然後覺得差不多該回家工作了,沿著步道走,有一搭沒一搭地想,剛才的照片要不要配句什麼貼一貼記錄這份美好?嗯,也許晚上無聊會這麼做。此時,前方出現一組高聲談笑的婦女,後方迎來一個用喇叭大聲播歌的男人,教我上一秒的寧靜平和破滅。

我退到一旁,靜待兩幫人過去的時候,輕微感嘆美滿果然稍縱即逝。假如別人只看我貼出藍天白雲,配搭愜意的描述,大概只會有歲月靜好的印象吧?事實是,那只是整天當中短暫美好的一剎,其餘時間,還有千百種情緒與感受。

這讓我聯想到之前某個海外網路名人,他一直給人陽光健康的形象,溫暖又正能量的發文好像為不少人帶來過力量,後來,他卻自殺死去了。當時網路一片驚詫與惋惜,慨嘆怎麼發展出背道而馳的結局?

可是,我卻覺得這是另一種合情合理。一個人很熟習對抗陰冷黑暗,因此才善於聚焦光明,並熱誠地照亮他人;或正是明白搖搖欲墜的感覺,慣於支撐自己也反射性地扶持別人。也許他只是個一直努力著,努力到某一刻力竭不支的人。

感到意外,通常代表以為知道,但赫然發現不知道。我覺得有時候每個不相信或意外,都表示無意間把對方放進一個小框框了。這就是線上社交的弔詭,以為熟悉其實根本不認識,天天都在但不是真的在,好像關心卻又不相干,看似好心但又很有限。網路讓人全天候聯繫,卻是高度過濾、扁平簡化並且似有若無的聯繫。萬一網路當了,便如夢幻泡影。

另有一說是「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也是危險的想法。因為那千言萬語當中,往往超過八成是觀者的腦補。比如我在網路貼貓圖文十幾年,很難不知道怎樣的照片應該討喜,哪張貼出來會有風險,或會引來貓老了瘦了、牠不開心或很兇之類的觀感,久而久之,便自然儘量避免。但仍時常不解,一隻二十四小時活生生的貓,或世間任何活物,不同角度或瞬間就是會有很大差異的啊,難道他們不知道一張照片的操弄空間有多大?怎麼還是那麼鼓勵自己以偏概全呢?

有人偏好記取美好,有人習慣在不滿的時候發洩出來,所有呈現大概都只是日常三溫暖當中的一小點。在這個流行在網路連載生活的時代,或許是給現代人特殊的修煉?要流露真心但不能太上心,試圖親近但要保持抽離,最重要的常識是看到不能便以為知道。而有時候安於待在不知,可能已是最善良和尊重的選擇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王筱茵/40歲交友軟體使用指南

情書簡訊

蘇之涵/動手做一個自己的衛星吧

騷夏/蟻民的祈禱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