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夏/這有什麼好說的

曾有一個寫作經驗,是老師讀完我的作品後在課堂上回應我:「你的內容都是寫一些平庸的人耶,這有什麼好說的,我看題目就叫『庸人』好了……」

我寫的內容其實是我的家人、我的家族遷徙的故事。的確我們就是尋常百姓家,就是中產階級普通人的故事。二十幾歲的我文筆肯定欠磨練,也欠缺完整的作品意識,平庸的文筆寫普通的故事被老師揶揄幾句也是剛剛好而已。

只是那時,我實在沒有辦法接受題目要被改成「庸人」;理智上無意衝撞老師的專業權威,但情感反應在行動上,我抗拒這樣的修改,寧可換個題目重寫,或是放棄不要寫。

這件事情讓我帶著好多年的傷,讓我儘量不碰散文這個文類,才華是一翻兩瞪眼的事,大不了就是沒有。這個世界上職業很多,寫幾個字然後讓自己的家人連坐被外人指手畫腳,我可以不要選擇作家這個行業。

二十多年前的學院課堂噩夢,是自己「小題大作」了嗎?我常常這樣詰問自己,文學理論那麼多論述,作者不一定等於文本,為何要如此入戲,如此和傷口糾纏,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但心裡一直掛著這事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後來因緣際會走上文字工作這條路,身為作者的時候,在處理人物故事時,態度會比較謹小慎微。作者像是鏡頭錄影的人,要從哪個角度「觀看」?「揭露」的比例到多少?我常常陷入苦惱。

而身為編輯的時候,收到再怎麼混亂的稿子,我知道亂發脾氣是沒有用的,只能耐心陪伴,一起討論找出亂掉的線頭。

或是年紀更大一點,當自己開始帶一些寫作課程,或是變成文學獎的評審,我的角色成為「師者」,面對別人捧上自己的故事來請教,我常常會想起當時教室裡的我。

或許人家寫下這些文字時,靠此暫時逃離現實,靠此得到專注自己的高光時刻;或許人家好不容易在工作和家事兩頭燒、小孩子好不容易睡著前才寫下這些字……面對別人作品時,我希望自己的回應可以帶著覺知,不用玩笑或那麼多情緒。

那麼我的傷好了嗎?關於那些「這有什麼好說的」的普通人生普通故事,那些純粹到文字和自己的事,反而是我現在最喜歡寫的題材,而且寫下來的時候,常覺得被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昆蟲追兇:沙漠溺斃之謎

鄒欣寧/書頁留痕小考

【繽紛講座】那些畫裡的人都有病:醫師的跨時空看診

情書簡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