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萱/遠得要命王國─北投!

北投人一輩子至少辯駁過一次:「北投是台北(台北市),不是新北(台北縣)!」但大多北投人——尤其新舊北投附近——都會承認,相比台北其他部分,北投真的是遠得要命。

多遠?基本上「進城」,也就是去市中心,都是一小時起跳,新竹和桃園的朋友甚至可以語帶優越感表示:「我們去台北市區比你們快。」如果住家離捷運站有段距離,那就更遠了:我家離捷運站走路要二十分鐘,騎Ubike十分鐘(但常被借光),公車也是十分鐘(但離峰時段車超少)。有次我從自家一路轉車到政大,台北到台北,大概花了兩小時。

我曾斷言,自己成為不進辦公室的接案者,肯定是因為北投太遠了。近期大病初癒,更是有感:一日因工作被迫進城,到了晚上幾乎電力歸零,十點多回到北投,眼前卻是最絕望的局面:公車站牌跑馬燈寫著「XXX(公車號碼)三十分鐘」。於是,眼下的選擇只有:花錢搭計程車、拖著半死不活的身體走二十分鐘,或是在冷風中等半小時。

宛若看到人生跑馬燈的我不禁思索,過去住在北投,或是要前往北投的「古人」,也懂這份痛嗎?我想起國文課〈北投硫穴記〉:欲採硫的郁永河經「番人」指引,坐著獨木舟來到「內北社」,撥開高達幾丈的茅草,途經蛇一般的小路,渡過兩條小溪,走入深林……哇,真不容易,這「蠻荒」的內北社到底在哪?其實就是現在新北投到奇岩站一帶!

即便郁永和已勇敢挺進北投,翻閱後來日治時期的地圖,相比店家紀錄如數家珍的市中心,畫到北投的地圖屈指可數;北投首座溫泉旅館「天狗庵」的老闆最初要把客人送到北投,還得先在大稻埕搭船。好在,日本政府秉持對溫泉的愛(這是亂揣測的),建立公路,讓馬車能一路駛向北投。

不過真要說劃時代的進步,大概是老北投人津津樂道的「北淡線」。直到被捷運紅線取代前,北淡線是北投進城的必經之途,1901年開通後,為慶祝觀光不用再舟車勞頓,政府還盛大舉行「納涼會」,串連溫泉、旅宿、餐飲一起發大財。1916年,支線「新北投驛」啟用,一出站就是溫泉鄉,形成嶄新商業聚落「新北投」。

鐵路建造少不了犧牲。新北投山坡的樹林間藏著一座「普濟寺」,氣氛清幽,祭祀湯守觀音,有個說法是,這是鐵道部員工為了紀念殉職工人而集資建成。

血淚換得半世紀風光,1988年為興建捷運,新北投站才被拆除。當時少有保存歷史建築的觀念,乘載數代記憶的車站,以一塊錢賣給彰化台灣民俗村,多年後經歷無數人倡議,才被重金請回,變成現在位置不對、工法多受批判的新興觀光景點。

只能說來北投,或是從北投出去,真的都不容易。但遠也不是沒有好處,或許正因為遠,北投人有著莫名強烈的在地認同,例如堅稱是北投人,拒絕台北及天龍的標籤,經營社區的能量也很高,好幾個歷史建物都是在地人搶救而來——當然,有東西救也八成是因為遠,建商手腳沒這麼快。

簡言之,北投遠,不過是好地方。下次我抱怨前,會試著記得這點⋯⋯然後再開始抱怨。畢竟集體的怨念,也是凝聚社群的重要一環呢!

作者簡介:

李奕萱,北投人,什麼都寫的文字工作者,寫劇本、小說、隨筆,也寫報導、展覽文案和做中英翻譯、文史調查。喜歡貓與海,長期關注創傷知情、轉型正義、動物保護、社會福利等議題,希望世界溫柔對待所有生命。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這個職業有祕密:跨國藥廠之臨床試驗專員篇】謝欠逼/從圈外走入圈內的CRA

林育賜/海中的小黃瓜

丁名慶/想不通透時,不妨看看圖,或畫畫看

一句好話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