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猴腮雷好運連年
「猴腮雷」是廣東話諧音,意指「好厲害」。儘管不是猴年,也算是口語的吉祥話。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獼猴的「猴腮」。
在野外導覽的時候,常有眼尖的小朋友回報獼猴下巴好像腫腫的,而且有些奇形怪狀,很緊張地問我們:「猴子是不是生病了?還是受傷腫起來?」其實鼓鼓的腮幫子,是獼猴方便又環保的食物袋,專有名稱為頰囊。頰囊位於顎骨下方,是位於口腔內一對可擴張的囊袋構造,用來暫時存放食物,方便牠們隨時移動;獼猴會用手、肩頭推或頂出頰囊內的食物,慢慢咀嚼,完美詮釋「吃不完兜著走」這句話。不過,頰囊空間有限,如果一時太貪心,也是會噎到的。
頰囊裡有和人類唾液類似的酵素,能初步分解澱粉,進行消化的第一步。像是堅果種子類不易「打開」的食物,會傾向放一下再慢慢吃。也因為頰囊的構造,台灣獼猴常邊走邊吃邊留下果實種子,這樣特殊的飲食習慣,不知不覺成為自然中不可或缺的播種角色!
人們過年會圍爐,那麼獼猴在寒風刺骨的冬日都怎麼度過呢?儘管氣溫下探,冬天的獼猴不會冬眠,同母系的猴子會緊緊靠在一起取暖,閩南語說「作伙𤲍燒」實在很傳神。而冬天的食性,不會因為氣溫降低有所改變,雜食性的猴子依舊是看到什麼吃什麼。
那麼,猴群的世界有所謂的吃飯禮儀嗎?一般來說,在大自然開放的環境,對於嫩葉、果子、種子,自己摘、自己吃、自己飽,沒有誰摘誰先吃的問題。就算是帶著小猴的母猴,獲取到食物,也會第一時間自己先塞進嘴裡,不會特別為小孩刻意準備,小猴子看母親這樣吃那樣吃,就跟著學會怎麼覓食了,不用擔心變成「媽寶」;除非遇到人類餵食,才會擾亂原本的平靜,根據社群裡的位階,影響進食的先後順序。
這麼好用的頰囊,獼猴之外,小朋友們熟悉的倉鼠、花栗鼠、松鼠以及鴨嘴獸都有這種神奇的「內建購物袋」,幫助動物們在食物取得和保存上搶得先機並獲得保障,才能在嚴酷的大自然好運連年,真的是「猴腮雷」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