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名慶/當真

因為準備某個職場經驗分享課程,去了趟北市圖總館,調出存檔過刊,把某一段工作時期在裡企畫的「(還沒有誕生的)理想文學雜誌」單元──每期邀約一位作家撰稿,虛構一本不存在的文學雜誌──大約三十多篇,統統找出來,並列於期刊資料室的大桌子上,覺得很懷念但又感覺不可思議,竟然累積了這麼多呢,簡直三十多個平行宇宙的窗口。當時以「展開對於雜誌的多重想像」作為邀約願望,也在信上提到,「如果來日真的做出來,更是我們樂見與期待的」。

此際回看,都是一個個美好的夢想呢:專業書評雜誌(評論的對象也是還未出現的作品)。文學結合運動的雜誌。「不只是野餐」的野餐人文誌。各種走路主題(日常的走路,走訪不義遺址,去山裡,城市中的漫遊)。也以「日常」為關注範圍的推理文學誌。小說們的轉譯漫畫實驗。兩岸文學文化交流。「水」的雜誌。「身體」的藝術雜誌。(介紹或訪問)雜誌的雜誌。Cosplay作家們……

還有還有。以文人們肖像做文章的「面(相)書」。化身為遊戲人物,擁有美形、以文字作品淬鍊異能祕技的古今作家們。文科生求職實戰指南。異鄉文學季刊。設計師的書店通信。對某些作家或作品不吐不快的「悶鍋」文學誌。

或是:大數據文學誌、鄉民文學誌。在成見或刻板印象中,看似沒有文學容身處的地方製造或收集文學的因子。

再看看這些充滿想像空間的名字:小人物誌、契訶夫通勤誌(天啊通勤這兩個字好有生活現場感)、麻花文學誌(麻六甲海峽的「麻」!)、K的方案、橫行、書犢子、機場、文學副食品誌……如果真的存在,會接引出怎麼樣的文學風景呢?

這些「雜誌中的雜誌」邀約,每期六頁,包含封面文案(交稿後再由編輯部設計視覺&排版)、目次、編輯室報告,試寫作品。篇幅不多,可能性卻無限。其中有些竟像是預言,彷彿只缺個契機,就能在當下創刊了。只是我們都清楚,更具挑戰的,未必是創刊,而是怎麼往下走。

還有點可惜:出刊當時種種忙碌混亂,沒能有更多餘裕,拉著作家們,接著往下發展,激盪落實或延續的具體可能作法或進一步合作,也不能不引發一些悵惘情懷。

有個屬於個人的小困擾──我怎麼也想不起來,是否曾自問,如果是自己來玩這單元,想怎麼做?最近想了很久,或許會是一種以編輯為方向的(偽)雜誌?會有什麼呢?

比方說,各種(不限文學)領域的編輯會議或新提案?或更加超展開:翻轉各種傳奇小團體:愛麗絲和瘋狂帽客還有兔子的茶會,其實是編輯會議?《西遊記》五人組自己出版遊記的話,將怎樣展開討論?格林童話的人物可能輪流擔任客座主編?或是………讓所有被編輯的都成為編者,重新安排故事中人的生活、旅程與人生?

以及基本款:資深編輯經驗分享;跨世代編輯對話交流;職場生存小眉角;一口氣開設二十個編輯的工作現場或抱怨專欄。跨社跨媒體編輯會議,包括,一起編一個議題、格局都很大的什麼;或分享各自祕密玩耍的很小的東西(小誌Zine?),甚至一心血來潮就乾脆辦個突擊展覽……浮想聯翩之餘,我突然意識到,當初或許並未自覺,這個朝向未來發想的單元,對自己的價值,或許反而更多些是重新發現、想起「正在做的事」的初衷?或試探新起點的可能?一開始是坦率地「做假」的練習,之後召喚出的,卻是想「當真」的心情。

離開那份工作後的數年間,仍陸續邂逅新認識的作者,不免偶爾會想像,如果是某某某來玩這個單元,會有什麼有趣且難以預料的想法呢?另外是當時這單元的一些啟發,後來成了新職場一些更小的單元或呈現方式的靈感源頭。算是有延續吧!也像個延遲抵達的實用禮物。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雜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徐正雄/便車驚魂記

丁名慶/雖然是平行世界,還是可以互相靠近看看

【繽紛講座】那些畫裡的人都有病:醫師的跨時空看診

一句好話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