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淳之/新珍味餐館

新珍味餐館。圖/遠流攝影
新珍味餐館。圖/遠流攝影

我的食玩收藏多來自日本,難得有台灣製品,但台灣嵩灃實業TICO微型積木製作的「新珍味」卻是例外。

「史明文物館--台日雙館」群募計畫的「新珍味」,以積木堆疊呈現。存在東京池袋城中一隅的餐廳,記錄了一段歷史,承載猶待終局評價的一介人物。

1918年,望族之後的史明生於士林,求學期間便對日本帝國主義萌生反抗意識,到中國擔任中共地下情報員,又不滿中共,回台從事台獨運動。1952年,被政府冠以「叛亂軍第一司令」罪名,四十一年後才以「最後一位黑名單」身分,潛回故鄉。不論當年流亡,或者耄耋佝僂身軀返鄉,史明進出台灣,始終不見容於執政當局。

出走時僅只一介公子哥兒,流亡時卻不只拿筆、拿槍,更拿鍋鏟。獨力撰寫《台灣人四百年史》已經令人難以想像,這種成就應該是辛勤筆耕而來吧。沒想到,史明不但參與武裝地下組織,更在東京池袋開設「新珍味」餐館,籌資革命。他沒有在異鄉以此開展錢脈,卻以多變的實踐路徑,服膺於年輕時的初衷。無論是否贊同其政治主張,無人不佩服史明持續前行的毅力。

根據《史明口述史》,「新珍味」於1952年開業,起初是三坪大、沒廁所的小攤子,賣大滷麵、煎餃、炒豆芽、炒豬肝和白乾酒,均一價日幣五十圓。小攤子只能坐六位,卻大排長龍,連垃圾桶都被拿來當椅子。

送往迎來之際,他每天清晨五、六點市場補貨,直到半夜才能癱睡小閣樓裡。受「山珍海味」啟發,取店名為「珍味」,以資區别市場上一眾名喚「上海樓」、「北京館」的中華料理。1954年攤位升格為店面,「新珍味」歷經都市更新,改為五層樓、每層十一坪至今。當時一、二樓是餐廳;三樓作為員工休息區和宿舍,有時也借給日本左派赤軍開會;四樓是史明和女友住處。

至於五樓,可精采了!史明說,「五樓我蓋了一座灶,當成炸藥實驗場所。」多次試爆,並讓地下工作同志觀摩。二十一年後,民國64年才放棄暴力路線,改為客房,留宿訪客。以灶試爆炸藥,踐行革命路線,在林覺民、秋瑾革命烈士評價已無疑的今天,後世仍在為史明尋求精準的歷史定位。

泡沫經濟時代,地價狂飈,曾有人要以九億日圓收購店面,計入通膨、匯率等因素,這價格於今至少二十億台幣。史明顧慮革命要有據點便拒絕了,其實那時他已經不再在灶房試爆炸藥了。史明回憶,「大家往往把賺錢當成『目的』,而我賺錢就只是個『方法』而已,目的是為了台灣獨立運動。」如果為了賺錢,他繼續開分店,早就已經不得了了!但屆時哪有空革命?所以,自始至終就只有一間「新珍味」。還強調革命不用募款,自己就有賺錢。

曾嘗過史明親手烹煮大滷麵的人說,歐吉桑的麵又嗆又辣,濃郁的滋味到現在還忘不了。後來「新珍味」一度交給大陸來的夥計掌廚,現在味道究竟如何?滋味是否傳承?未曾親歴又不見品評文章,只能留待有心者補遺。

探究台獨武裝革命歷史,有多少人?多少資金投入?或許很少。但史明和「新珍味」五樓的那口灶,卻分分秒秒浸在那段歷史,吶喊著「我存在」。新珍味餐館四樓、六疊榻榻米寬的小房間,仍留著歐吉桑撰寫史書的材料,還有他伏案的小桌子。

歷史感所帶來的力量,讓我們靜靜端倪這小小積木,並忖度這史冊中不能缺席的人物篇章,會如何記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山女孩KIT(方妙)/攔便車

丁名慶/回到地方,創造心靈的容身之處

一句好話

達達・尚/花事三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