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娃娃/海邊的寶藏
大約是五年前,開始跟著島上一些很有理念的青年進行每月一次自主淨灘。號召者會提前進行場勘,確認垃圾量、路線與天候等,然後發布消息,邀集時間和心力有餘裕的朋友共同參與,當然,若遊客或是打工換宿的小幫手願意加入,我們也都非常歡迎。
參與淨灘之前,我對於人類所製造、產生的垃圾量一直很懵懂,直到親眼見到海岸礁岩間布滿隨著洋流遠遊、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漂垃圾,才感到震驚不已。這些垃圾當中,除了家用廢棄物之外,也有遠洋漁業的大型撈網、浮具。蘭嶼沿岸少沙灘平地、多火山地形礁岩,這些垃圾卡在石縫之間,令人怵目驚心,更不知道,海面下藏著多少纏繞在珊瑚礁甚至海洋生物身上的廢棄物。
撿過可以清楚看見製造地的瓶瓶罐罐,撿過無數拖鞋、球鞋、打火機、塑料收納櫃、塑膠玩具模型等,也撿過完整、連外封膜都未拆開的一整手德國啤酒,海漂垃圾遠渡重洋的程度,遠超乎我們想像。但是撿拾過程中,也經常會找到一些樂趣,像是掛在魚網上的浮球,早期以玻璃製成居多,後來則被塑膠取代,玻璃款已經不再被製造,若能撿到玻璃浮球,它們大概已在海洋漂流超過五十年了,實屬珍貴,常被大家小心翼翼收藏。而浮球的材質和外觀,也彷彿帶著我們見證漁業歷史的發展。
有時夾雜在海漂垃圾裡的,是動物骨骸,海洋生物與非海洋生物都有,見到時總會靜默一陣,希望牠離世前沒有太多苦痛。偶爾,會撿到電影裡看過的「瓶中信」,有位朋友曾謹慎地查看瓶身資訊,赫然發現瓶子來頭不小,輾轉聯繫後,得知該瓶子是俄羅斯三桅帆船「克森斯登」號於1995年航行世界的實驗之一,在當時連續五年間,各國都有人回報瓶子現蹤,沒想到時隔二十五年,會出現在蘭嶼海域。收到消息的俄羅斯海洋博物館非常驚喜,時逢疫情爆發之年,對方稱:「或許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開心的事情!」成為一段佳話,也是朋友居留蘭嶼期間最難忘的事。
我與神祕寶物的緣分不深,戰利品通常是一袋又一袋沉甸甸的廢棄物與待回收之寶特瓶。淨灘帶給我的反思,是回頭認真檢視自己日常所需的物件,檢視什麼是「需要」、什麼只是「想要」。這是個物質噴發的年代,我們擁有太多選擇,但更多時候,其實可以不擁抱太多選擇,珍惜眼下足夠的生活物件就好,從文具到器皿,從衣服到鞋包,不必過度斷捨離和丟棄,但也不需要隨時做無謂的添購。東西愈買愈少,對各種優惠折扣無動於衷,淨灘教會我調整消費習慣,剛剛好就好,這大概也是一種無形卻珍貴的寶藏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