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仁Jill/無懈可擊的離職理由
我的公司是跨國組織,總部在美國加州灣區,溝通明快俐落。最近有個績效良好的同事要離職,理由是「做了三年、經過幾次升遷後,我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職涯」。她在周會上帶著微笑,說的話如此直白,讓我驚訝到不行,更誇張的是所有主管也都開心地祝福她有更好的發展。怎麼會是這樣,這跟我的經驗完全不同!
加入美國公司之前,我在純台灣企業工作將近十年,「找個好理由(或藉口)離職」是身邊同事朋友們的挑戰之一。每次私底下聚會時,只要有人說「我想離職」,大家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跟老闆說了嗎?你要怎麼說?」接下來大家免不了開始幫忙腦力激盪,要想出一個不傷和氣、不影響福利、不破壞業界聲譽,但老闆又不好拒絕的離職理由。
愈資深的人,理由愈要經過深思熟慮,畢竟帶著現有的戰力和資源,離職之後很有可能投入競爭對手懷抱,甚至自己就變成競爭者,是好聚好散還是撕破臉,實在不好說。我聽過的理由大多是「回家幫忙家裡生意」、「想休息一陣子」、「要結婚並搬到外地」、「想先好好陪孩子」,也有說要移民的(但移民多久就看個人了)。我也曾是苦苦哀求朋友幫忙想個好理由離職的那種人,有人說:「擺爛就好了,到最後公司還要給你資遣費。」(但我真的做不到。)有人說:「說妳要回學校念書。」(但我就是不愛念書的那種人,到時候一定破綻百出。)我發現,上班族要想出一個好好跟老闆「告白」離職的理由,比上班本身還累十倍。但為什麼美國同事們離職都能如此談笑風生?
後來自己當了主管,也面試人和管理團隊,了解到公司的假設從一開始就是「人本來就是要走的」。每半年一次的人資面談中,人資長、副總(我的直屬主管)都不斷問同一個問題:「妳還想要學什麼嗎?有什麼事情公司可以幫忙,讓妳達成職涯目標?」看到我迷惑的樣子,他們直接解釋:「妳不會在這邊待一輩子吧?那妳在這邊想學什麼?以後想去哪裡?告訴我,我們來幫妳啊。」
這可能跟文化性有關,我想到「語境」這個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Hall提出的概念。簡單來說,語境有高有低,在低語境的環境中,溝通都是直球對決,對話講求清楚精確、不帶模糊空間。但在高語境的環境裡,字裡行間的弦外之音才是重點(包括微妙的表情、聲調、可能的暗示、當下的環境、潛規則等),日本文化中所說的閱讀空氣就是這種理解非語言訊息的能力。
我們的團隊跨了二十幾個國家,我必須要說,幸好美國是低語境的文化,事情都可以用有禮貌的方式直接講,當然也包括離職理由。我無法想像如果是所有事情都要再三推敲與猜測才能知道對方的意思,而所謂「對方」是來自完全不同文化的人、講著不是母語的英語,會有多少可能的誤會產生。
話說回來,你想知道我聽過最無懈可擊的離職藉口是什麼嗎?「我想加入艾美許人(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施,過著自給自足、極簡生活的一派基督教信徒)。」現在你知道了,不客氣。
●本文稿酬捐贈「中華飛揚關懷拹會」,支持花蓮青少職涯探索。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