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達/機車騎士之夢
十年前的春天,即將離開台灣到荷蘭去當交換學生的我,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我的機車。家人能互相照顧,朋友也有別的朋友,但我的機車放一年沒上路的話,電瓶會沒電,輪胎會龜裂,機油會變質,我會很寂寞。
於是出國前,我決定把車子暫托給朋友。
簽證、機票和行李都打點好了,剩幾天就要出國,那就騎著愛車再逛最後一圈。上二子坪看一眼台北,翻過山去北海岸泡溫泉,滑進基隆吃夜市。也騎車去見幾個人,大家一起想像再見面時的場景,然後擁抱道別。
最後一天,騎著愛車到朋友家的地下停車場,交出鑰匙和行照。臨走前拍拍愛車的坐墊,對它說:「要等我回來喔。」
然後我拎著安全帽,走一段路回家,邊走邊開始發慌。雖然只是去當交換學生,簽證也只有半年,但我並沒有預定回程的機票。我向身邊親愛的人們承諾,時間一到就會回國,但其實我一點把握都沒有。一想到自己可能會變成另一個人,回家途中竟慌到哭了。只好戴上安全帽,拉下風鏡遮著臉邊哭邊走。
隔天我搭上飛機,一覺醒來就到了荷蘭。
買了輛二手腳踏車,我到處亂騎,沒多久就愛上了異國的全新生活,也發現荷蘭有不少人騎機車。每次遇到荷蘭的機車騎士,我都會想起愛車,想著要是能帶它來歐洲玩的話就好了。
在某個思鄉的雪夜,我打開街景地圖,翻過大半個地球回到台北。家門前的街景照清晰起來,愛車還停在騎樓下,那一刻我覺得家離我好遠好遠了。在這份惆悵中,我開始寫作,成為新手專欄作者,以旅行為題材,試圖為水土不服的自己進行水土保持的工作。
這兩年來我也懷著類似的心情,在青春名人堂寫機車的事。
三年多前我右眼患了罕病,多次手術造成視力受損。好幾次都絕望地想,要是一眼失明的話,將來就沒辦法騎車了。所以打算趁著還能寫,還能騎車,趕緊動筆,為自已的騎士生活留下紀錄。
接到青春名人堂的邀約後,我在電腦上開了個名為「機車騎士之夢」的資料夾,想著夢醒時一切都會結束;幸運的是,五十二篇專欄寫完,我仍有足夠的視力可以上路。
當年九月初我回到台灣,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找朋友拿車。引擎果然發不動了,輪胎也洩氣了,我像推著巨石的薛西弗斯那樣一步一步把愛車推上坡道。重返地面的瞬間,一陣涼風吹來,我胸口冒出一股熱呼呼的喜悅。喜悅凝結成語言,我對愛車說:「我回來了。」
原來這就是失而復得。
現在,如同十年前與愛車暫別那樣,我要交出這篇稿子,完成我的機車騎士之夢;我要抱著喜悅與重逢的信心,向這個專欄告別。謝謝主編栗光,謝謝我的讀者們。大家順順騎,我們路上再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