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峰/歷史的虛實

《圖博千年》書影。(圖/心靈工坊提供)
《圖博千年》書影。(圖/心靈工坊提供)

推薦書:陳斐翡《圖博千年》(心靈工坊出版)

陳斐翡繼《不旅不行,拉達克》、《尼泊爾,花花巴士》等書之後,交出《圖博千年:一個旅人的雪域凝視》。從書名到自序,作者說明書裡不稱今名西藏、亦不用舊名吐蕃的緣由。全書分為四輯,以行旅紀實報導書寫為經,穿插西藏從唐朝到現代的千年歷史,輯一共軍入藏,輯二唐與吐蕃的戰爭、西藏獨立運動,到輯三、輯四清朝治藏等歷史,可謂史料翔實,穿今引古,構成這二十五萬字的大作。

歷史的真實與虛構一直是理論家熱中的題目。後殖民理論有個羊皮紙(parchment)的隱喻——前一代殖民者將律法刻寫在羊皮紙上,繼任的殖民者再將其括除重寫,於是同一張羊皮紙就交錯並共構了新舊痕跡。《圖》書中提到共和國政權各種再現歷史,尤其如紅軍長征、共軍入藏等等的史料。作者今昔交錯,將近代的影劇或文化再現比擬成反烏托邦,譬如問藏人如何看央視製作的《文成公主》這部劇:

「到了廣告時間,我也問他們:好看嗎?大哥咧嘴呵呵笑露出金牙,以略帶腔調的普通話:『好看得緊啊!我們贊普挺帥的不?』……公主呢?我問。「漂亮漂亮……」大哥們禮貌笑著,迭聲說:『中國女人都漂亮,呵呵呵。』」(頁299)

「我也問若巴對劇情的看法……他坦率表達自己對中國拍的戲不感興趣:『以前的事啊,中國人說的假話太多,我們不好相信。』我懂若巴的意思,他所說的『以前的事』是指歷史。」(頁300)

安德森在其《想像的共同體》一書,提到了民族國家起源的關鍵——報紙、印刷術、紀念碑。「紀念碑性」本身就有反諷,一群無名無臉的兵卒在戰場一隅奮力抵抗。有人說這就是你我。也有人說這與我等無關。

當然,我也滿感興趣作者這般翻案與再現的歷史思考,如何面對唐代這些史料詩文。關於吐蕃與唐之戰爭——從松州之戰、文成公主和親,到哥舒翰的石堡城之役,爾後的赤嶺會盟、吐蕃入侵長安、清水會盟等,作者都有其對照與詮釋。

我比較詫異的是作者對歷代政權的官方撰述頗有質疑,卻對邊塞詩這樣的文體相對信任:「從史料中只能看見交戰勝敗、死傷數字的紀錄,而抒發心境的詩人作品,倒是相當寫實的呈現戰爭現場」(頁260)。其實,邊塞詩恰恰帶著反諷與反戰的情調。《圖》書裡引用了李白名作「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這是當時詩人的共識,杜甫名篇三吏三別也說「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相對於民謠裡「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的守邊良將,讓番邦游牧民不敢窺望中原的描述,唐朝詩人更強調溫柔敦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詩教。

確實詩歌不同於歷史的冷冰冰勝敗數據,但詩更有各種晦澀、反諷的意象。關於唐朝大軍於吐蕃、吐谷渾征戰的詩歌太多了,在那些思破敵立功、滅異族守邊關的雄心壯志之外,總有一層反概念性——「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壯志凌雲呢?還是在寫久戍之苦?「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這是作豪壯語嗎?那又為何寫紅旗半卷呢?

關於文學,歷史,詩歌,重寫與再現等問題盤根錯節,這也是近年來學界在思考華夷之辨、多極化國家的內裡邏輯。我竊以為每一代人、每個地域、每種意識形態運作之下,史家、作者、文人都在重寫並虛構歷史,這是紀錄與書寫的後設本質。未必要苛之過重,作為文學研究者,我們更希望去探索虛構的效果、意義與邊界所在。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散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渡也/沒有民雄,哪有渡也文學?

夏樹/每一顆流星的殞落,都是神寫的信

鍾喬/我記憶中的將軍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