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蕙/多元且一新耳目的教學策略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書影。(圖/時報提供)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須文蔚《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時報出版)

曾經有人問我,對學生時代國文課的印象。我腦袋竟然一片模糊,模糊到曾經上過哪些課文都不記得。記憶之所以模糊,後來追根究柢,就是當年上國文課,多半淪於表淺的記誦,志在應付聯考,對於像我這樣記憶力差的學生其實只感受到負擔。因為從來不曾被文本打動過,時移事往,自然就遺忘殆盡。

在文言、白話爭議的那段時間裡,我一再陳詞,最該及時力爭的不是課本中文白的比例,而是如何提振老師的教學熱忱與精進求知的意願。如果教學者有開闊的胸襟和能力,什麼樣的文章在課堂上都可以透過討論讓學生受益,即使是負面文章,如果老師心中不是只有一個答案或堅持唯一的解讀方式,容許多元存在,其實都能在師生互動中,找到正面的意義,就算只是糾謬都會有所收穫的。

基於一向秉持的「學習是為了讓生活更容易」的信念,我主張文學教育得朝「以人為本」前進。文章無論古典或現代,如果能比較貼近生命經驗,或跟生活產生連結,才能達到預期的共鳴、豐富或提升的目的;而要達到這樣的理想,端賴身為作者與學生中介的第一線教師,憑藉他們的學養和人生歷練來引導。師生一起鑑賞美麗,深刻挖掘文章的意義,進而對思想的啟迪有所助益。讓豐贍美好的作品,提供舒徐澹定的能量;讓樸實深沉的文字,打動內心,讀出意在言外的委婉迤邐。我堅決相信,只有著力師生在課堂上討論、切磋、共享,才能真正深植人心。

當我看到這本《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時,真的非常興奮。是的,就是它!它完全達到我長期以來對教學方法改進的期待。我盼望教師能突破只是作者生平、注釋、翻譯的藩籬,往深處挖掘出文章的真精神。原本我呼籲的是老師相互多觀摩,藉由聽演講、參與研習來精進每位老師的教學策略,但這本書的出現,讓這樣的期待更容易普及與實踐。

書中收集了許多實用又動人的教學案例,實施起來難度不高,但效果應該相當不錯。譬如:讓學生翻找字典,追索自己名字背後的意涵、典故與父母的期待;或給父母寫封信表達感謝,其中還附上回郵,由老師代為寄出,期待家長的回音。兩者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親子間的情感流動;另外,跨界電影,請《心靈捕手》、漫畫《麻辣教師GTO》等來助講《論語》,一方面為「好老師」找定義,一方面也能體會孔子教學的活潑熱血,並彰顯血肉之軀的孔子也有屬於他的沮喪和困厄。閱讀唐詩〈石壕吏〉裡杜甫筆下的社會關懷,探究文字如何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後,可以進一步思索新聞報導是怎樣影響當代社會與閱聽人,帶出媒體識讀的重要;閱讀〈再別康橋〉,在找出徐志摩曾經行旅過的路線之餘,如果能進一步把地理圖資與多媒體系統統合到課程裡,看見徐志摩依依不捨的康橋及作者生涯的移動路線,文學與地理資料的交錯,便呈現出繽紛的生命脈絡,必然跨越有限文字,吸收更多風土人情。其中最讓我動容的是一篇題為〈街角遇見王禎和:以編輯課建構文學走讀〉的文字。因緣於學校獲贈一批小說家王禎和的藏書,師生遂興起以「王禎和文學地圖」為題,設計一本文學走讀的導覽手冊構想,展開了一場閱讀、爬梳、整合的企畫大PK。學生從摸索中,逐漸從陌生到熟悉,歷經各樣的考驗與刺激,王禎和彷彿又透過文字重返花蓮。大夥兒的齊心投入,堪稱熱情大噴發,這段學習歷程必然讓學生終身難忘。

總之,這書記錄台灣教育團體中的各方優秀教師用心研究、開發並實驗過的策略。它用嶄新思維詮釋古老思想,用前衛手法還原文學情境,從神韻上解析作品的美學,提供多元且眩人耳目的教學精華。其中有文章地景的實地踏查;有專題製作的課程;有跨領域的融合,有古典的現代化,有中外文學的相互比較……無論古典或現代,都從生命深處的情意開發起始,循序爬梳如何深度閱讀、多元詮解,款款敘說書寫方法與創意生發;接著探索社會情懷的實踐;最後眺望未知卻滿懷期待的未來。

這些精心設計的教案,以說故事的方式進行,不再是單調無趣的記誦或複製,它聲、色俱足,幽默有趣,充滿生命力。非常期待老師能從中習得要訣,並融會貫通後,找出屬於自己的創意學堂,成為一位廣受學生喜愛並懷念的老師。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散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梁震牧/東南亞文學獎與當代泰國文學發展

牧羊女/砲聲,不是詩句

劉墉 /永不凋零的玫瑰花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