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萱/從田野到書桌——練習從自然與人文田野裡建立看世界的獨特方式

甘耀明(前排左二)、徐振輔(前排左一)赴彰化高中舉行講座。(圖/本報記者黃仲裕攝影)
甘耀明(前排左二)、徐振輔(前排左一)赴彰化高中舉行講座。(圖/本報記者黃仲裕攝影)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彰化高中

時    間:2023年10月20日

主 講 人:甘耀明、徐振輔  主 持 人:陳育萱

秋日傍晚,率性灑脫的作家們彰化高中匯聚,位處八卦山不遠的丘陵地上颳起颯颯清風,彷彿帶來一季田野的故事,而在場百餘人的眼眸,閃動著即將被開啟感知、感動的期待光芒。

記者之眼通透百態

善於觀察社會現場的甘耀明,甫開場便鋪陳一段李白逸事錄,邀請台下共同來糾錯。當同學們陸續抓出幾項錯誤的場景、年代設定之際,甘耀明便直指寫作的基本功即貼近現場,將生活細節與氣氛捕捉回來,倘若布置細節時錯誤百出,作品便難以立體。

緊接著,甘耀明拋出如何殺雞作為引例:除了概略陳述「割喉、放血、拔毛」,是否還有更多細節?提到這段童年經驗,甘耀明化身說書人,描述他百般無奈配合父親,抓好翅膀、箝住雞爪,捏了脖頸,露出氣管,一刀乾淨。待雞血即將放光之際,雞隻最是垂死掙扎,猛烈猝然有如電鋸瘋狂震動,震得雙手生麻。聽其描述的鄉下日常宛若奇譚,這無非是長年寫小說帶來的技能——鍛鍊出比別人細膩的觀察力,透過書寫慢慢逼臨現場,吸引讀者進入。

甘耀明舉文字記者經驗為例,每日開車到人煙罕見的苗栗山區,無事可訪。幸而,兜兜轉轉時見到一位阿嬤砍柴,主動接觸攀談,沒料到後續竟產出一篇報導。此外,警分局是甘耀明經常走動之處,他藉此理解觀看照片與親炙現場的巨大落差。除此,甘耀明鼓勵在場同學來日撥空到法庭旁聽刑事案件,自白與判決過程,出人意表的案情陳述,往往啟迪深思人性真實面。總結來說,記者一職給予他兩個啟示,一是看似平淡無奇之事,亦可能是某一方需要的新聞;二是一旦曾經眼見案件發生地,悲憫與不捨自然會從現場反映出來。終歸,小說家的工作,除了在書桌前閱讀資訊,便是抵達現場,開啟感官,探觸細節,田野調查就是這樣轉化成小說的。

從自然取徑,跨域人文

恰好與甘耀明在另一光譜的徐振輔,自幼是生態愛好者,假日隨家人出遊,便能指認「平背棘菱蝗」曾在媽媽買來的《昆蟲圖鑑》見過。

不論家人是否理解,徐振輔持續這項愛好,並於高中時代愛上觀蝶,也甚受吳明益《蝶道》感動,這是他嘗試寫出個人觀察蝴蝶紀錄的開始。大學進入昆蟲系,研究象鼻蟲,但研究昆蟲不光外出採集,更多時間得整理文獻和解剖比對。此等生活並非徐振輔投入的初心,相較之下他鍾意於博物學家和野外探險家的冒險,然則,受限知識發展變遷脈絡,而今已不可能複製,於是他摸索出寫作是博物學家在當代的解套之法。後續,他足跡遍布熱帶雨林、青藏高原與北極,輾轉於荒野,產出文章獲得稿費,又得以進行下一輪冒險。

大學三年級至廣州中山大學交換學生,藉機前往拉薩。旅次中聽聞「雪豹」,心底生出追尋意志,而後成為雪豹研究志工,於海拔4000公尺,瀾滄江上游的貨櫃屋研究站內,參與兩個月的雪豹調查工作。雪豹生性敏銳,難以觀察,需得於環境把握其他線索,例如觀察獵物岩羊出沒蹤跡,方可間接找到雪豹。然而,離群研究,不得雪豹,卻也第一手觀察了禿鷲、胡兀鷲、藏狐、馬麝等物種。對於博物學家來說,觀察重點是「非人的」,不過徐振輔漸漸明瞭,觀察生態勢不可與人類分擘。

意識到光憑自然科學背景無法處理面對的現象,因而,他投入地理的範疇。對徐振輔來說,地理學是一門「人跟環境的關係」之學科,他以雪豹研究為例,欲在艱困的生存條件下尋找雪豹,並非孑然獨立能完成,研究調查得仰賴長居在地的牧民願意提供安居之所。放牧羊群之枯燥,但也必要,而牧民生活更不可能自外於這片艱險美麗的高原,此乃追尋雪豹之旅之所以命名為「馴羊記」之深意。觀其一心栽入自然觀察的成長過程,後因寫作,田野的範疇擴大,意外鑿出一條通往人文社會領域的曲徑。

培養看世界的有趣框架

與讀者意識

兩位老師再三提及觀察日常跟田野對寫作的重要,那麼,如何抓住觀察重點,進一步組織成有機內容呢?甘耀明認為必須先清楚文學是什麼,方能利用文學上的各種形式來表現。他舉例大學生寫阿公阿嬤,多數人大篇著墨葬禮上的悲戚,效果卻如流水帳。寫作,必須在他人已提過的內容外,提出殊異觀點。徐振輔則透過觀察公園阿伯「養鳥」的行為,提出觀察世界的不同尺度。一般描述「養鳥」,或許著重清晨蹓鳥場景乃至於如何養鳥。可是,養鳥實能牽涉大尺度與跨國界議題——七○、八○年代經濟起飛時期,台灣人熱中豢養各種寵物,養鳥風潮亦然。若由自然科學觀點切入,觀察關在籠內的鳥類,其歌唱不代表因遭受桎梏而抑鬱,真實情況是:鳥類唱歌牽涉複雜的社會行為,當牠們受到拘束,可能唱歌越動聽。而領略了二位老師的建議後,現場學生忍不住追問,如何鍛鍊文筆?此題不論是哪一種文類的寫作者,面對作品正式完成前,反覆且大量修改,仔細思考每個字詞的目的與效果,練習以一位讀者的角度來評價自身作品是必要考驗。

田野範疇之廣,探索方式之多,甘耀明大膽踏進社會現場,而徐振輔從自然復返對人的關懷。對於初動筆的新手來說,唯獨開始專注觀察體會日常細節,而後不僅為寫而寫,而是懷著被讀而寫的意識不斷精進,從田野到書桌的最後一哩路才能完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黃碧端/懷瘂弦(1932-2024)

聯副/瘂弦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

劉建志/碎履歷

喬書明/瘂弦大師與山城小作者的交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