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珮君/另類台灣型男——沒有顏值、沒有背景,蕭萬長:「在那個可以做事的年代,沒有人會擋你。」(下)

1993年在西雅圖APEC,蕭萬長(左)與美國總統柯林頓合影,這是中美1979年斷交後最高層官員會晤。
1993年在西雅圖APEC,蕭萬長(左)與美國總統柯林頓合影,這是中美1979年斷交後最高層官員會晤。

文/

前情提要:

沈珮君/另類台灣型男——沒有顏值、沒有背景,蕭萬長:「在那個可以做事的年代,沒有人會擋你。」(上)

「官做得越大,事做得越少。」這是蕭萬長的感慨。一個嘉義菜商之子,歷任要職,最後成為民選副總統,仕途看似一路順遂,他卻若有憾焉。時代變了,放手讓他做事的人也不在了。

他最懷念在國貿局時代。1980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成長快速的時候,蕭萬長意味深長地說:「那是做事的年代,只要你肯做事,沒有人會阻擋你。」

1981年底,國貿局副局長蕭萬長突獲總統蔣經國召見,告知他將被扶正。這是甫升任經濟部長的趙耀東建議,人選有兩位,蔣經國拍板選了他。蕭萬長很意外,因為趙耀東並不熟識他,僅憑他的工作表現就把他放入名單。蕭萬長也很惶恐,他知道當時的國貿局是「天下第一局」,自己沒有前任局長汪彝定、邵學錕的資歷及人脈,獨當一面恐不易,他婉謝,謙稱自己仍須歷練,蔣經國和藹地告訴他:「40歲不年輕囉」,並勉勵他:「你是本地人,要多為這塊土地打拚。」為了讓他放膽去做,蔣經國告訴他:「未來若有困難,直接來找我。你若不找我,我每年會找你一次。」

蛋雨從四面八方襲來

蔣經國每年都要他在國民黨中常會報告,蕭萬長在那個機會中,報告的都是他「應該做」卻「做不了」、「推不動」的事,蔣經國在中常會都會明快裁示。蕭萬長回憶,「總統話不多,只有幾句,但很清楚,很堅定,言簡意賅。」蔣經國的話第二天往往就是《中央日報》頭條,因為方向、目標清晰,蕭萬長的難題常迎刃而解。

智財權問題就是如此。台灣對美每年出超甚巨,美國常對我們祭出「301條款」,迫使我們開放巿場或以各種條件交換,而其中「特別301條款」則是針對智財權。台灣貧窮時,產品經常仿冒他國、書籍盜版他人,當我們越來越富,卻還是沒有智財權觀念,常被譏罵是「海盜」。美國給我們很大壓力,但國內反彈甚巨,《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回顧此事,在書上生動地描述李國鼎(時任經濟部長)剛開始也站在反對陣營。李國鼎與德州儀器高層馬克謝弗德第一次見面即不歡而散,李國鼎對謝弗德說:「智慧財產權是帝國主義用來欺負落後國家的東西。」但是,李國鼎很快知道這是必走的路,茲事體大,他要蕭萬長「向上反應」,這是蕭萬長唯一一次求見蔣經國,「總統不說話,只聽,不置可否」,然後要他下周去中常會報告。他報告完後,第一個發言的便是李國鼎,他呼應蕭萬長,我們發展科技業,需要人才、外資,若不尊重智財權,人才、外資都不會來。行政院長俞國華在會中立即承諾成立專案小組推動,後來花了三、四年時間立法、修法,並教育民眾,最後終於讓台灣從「特別301觀察名單」除去。

蕭萬長最知名的一戰很慘。談判一定是give&take,有拿有給,我們對美有巨大出超,美國自然要從我方得到回報。1988年,美國強硬要求我們開放火雞肉進口,台灣雞農強烈反彈,幾千人集會抗議,蕭萬長不畏壓力,坦然出席說明,正要離場,才剛轉身,突然有人開始對他丟雞蛋,蛋雨從四面八方襲來,砸了他一身,他冷靜地帶著微笑一步一步走出場,「微笑老蕭」這個稱號就是那時媒體給他封上的。第二天報紙以「蕭萬長中『蛋』」做標題和主照片,美媒也刊登了這張照片,美國助理貿易代表Coral Cooper說:「我看到後非常悲傷。」美方認知到蕭萬長已竭盡所能了,底線開始鬆動,他終於替台灣爭取到一年時間讓業者及農委會因應。

蕭萬長回想此事,對結果十分欣慰,他完全不怪對他丟雞蛋的人,他說:「我當然會痛,但我不覺得受到羞辱。我生在農村,我今天若是他們,我也會出來丟雞蛋。」

「易地而處」,是他認為談判成功的關鍵。蕭萬長對自己獲得美方信任,完全不敢為傲,談判凱旋而歸時,幕僚建議他立即在機場召開記者會,對國人宣示戰果,蕭萬長一概拒絕,他認為要替談判對手著想,「我們公開慶功,不就代表對方輸了嗎?他們如何面對自己國人?他們下次還會讓利嗎?」將心比心,為了國家長期利益,他寧可功而不居。

1988年美國要求台灣開放火雞肉進口,上千雞農抗議,蕭萬長出面說明,被雞農砸了一身雞蛋,他始終保持微笑。(圖/本報資料照片)

轉口貿易除罪化

在那個管制年代,國貿局權力龐大,貪腐時有所聞,他在國貿局大力推動自由化、制度化,把貨品分類從一萬三千多項改成三大類:禁止類(毒品、武器)、管制類(批准才可進出)、自由類(授權給銀行外匯局簽信用狀),能不管的不要管,要管的少管,大幅縮小國貿局權限,他召集同事說話:「這是減少外界『害』你們的機會,不要誤了你們家人。」他很欣慰六年國貿局長任內沒有一個貪汙案。

他另一件有遠見的革命性規畫是讓兩岸三地轉口貿易除罪化。台灣即使在兩岸現況如此惡劣的情況,每年對大陸出超都還有一千多億美元,2022年我們全部的出超金額是514億美元,僅僅對大陸(含香港)出超就1004億美元,換句話說,若少去對大陸出超,台灣將成入超國。而這一切是先從台港貨物轉口大陸的除罪化開始。

商人最知道如何有利可圖。1985年,蕭萬長發現台灣對香港出口從1983年的16.4億美元,第二年突然增加到20.8億美元,一年暴增近三成,他派人去香港碼頭觀察,發現很多貨在香港不下船,直接轉往中國大陸,當時大陸已往改革開放的路上走,未來這塊市場應該更大,他認為同文同種的台灣不應放棄那塊肥沃的處女地。當時台灣對大陸政策仍是「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轉口貿易若不除罪化,這些努力替台灣賺錢的台商都可能涉及「叛國罪」,當時已黑函滿天飛。他建議蔣經國將轉口貿易除罪化。

蔣經國當時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他報告時,蔣經國依舊不置可否,蕭萬長從總統府出來不久,立刻接到國安局長汪敬煦的電話,要請他吃牛肉麵,並要他把給總統的資料也帶一份過來。他們一起討論如何解決轉口貿易不觸法的問題。政院後來交給「力行小組」召集各單位會商,半年後終於解決。

1987年,他轉任經濟部長,發現越來越多台商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因為台幣升值、勞力成本提高,廠商紛紛外移,中國大陸成為企業界最喜歡的投資地,基於務實,他開始逐步放寬赴中國大陸投資的限制,在1993年2月公布「在大陸地區投資與技術合作許可辦法」,採取具彈性的報備核准制,且可溯及既往,允許已經去大陸的台商登記。自1993年起到2022年止,依我們海關署數字逐年統計,30年來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超總和共1兆6642億美元,這是扎扎實實我們從大陸淨賺的天文數字。

台商對大陸經濟貢獻巨大,連習近平都曾說「大陸功勞簿要記台商一筆」。大陸龐大的市場、低廉的勞力,對台灣又何嘗不是居功厥偉?這是兩岸共榮。

1978年蕭萬長(右)從蔣經國手上接獲最佳公務人員論文獎。(圖/王玲惠提供)

一談就嘆氣的是亞太營運中心

回想蔣經國當年對蕭萬長的勉勵:「你是本地人,要為這塊土地多打拚。」蕭萬長盡力了,但他一談就要嘆氣的是1990年代「亞太營運中心」(APROC,Asia-Pacific Regional Operations Center)。管中閔對此也很感慨:「亞太營運中心不是功敗垂成,而是還沒生出來就被捏死」。亞太營運中心原本是徐小波(徐柏園之子,知名律師)在1992年在YPO(Young President's Organization,青年總裁協會)會議提出的,時任經濟部長的蕭萬長當時就坐在他旁邊,一聽大喜,立刻趨身告訴他:「這個好,我很有興趣」。他們兩家住得很近,走路十分鐘,蕭萬長晚餐後常常步行到徐府,一聊就到深夜。徐小波最初想法是「亞太利潤中心」,蕭萬長認為作為政府計畫不宜特別突出「利潤」,以免給人「孜孜為利」的觀感,於是,把「利潤中心」改成「營運中心」,更具國家戰略性的格局,且亞太營運中心英文縮寫APROC還可把中華民國的英文縮寫ROC嵌入。1994年蕭萬長任經建會主委時,正式提出此議,被時任閣揆連戰納入政策。

亞太營運中心是利用台灣在亞太的戰略位置,讓台灣成為區域樞紐,營運中心含製造、海運、航空、金融、電信、媒體等六大中心。這應是繼蔣經國十大建設以來最大格局的國家計畫,但後來國民黨分裂,連蕭落選,政黨輪替,陳水扁主政,這個計畫變成泡影。有人認為是因李登輝「戒急用忍」的兩岸政策,破壞了這個大計,徐小波否認,他是這個恢宏構想的原創人,他說,當時提出這計畫時,完全未提到大陸,計畫主要目的在修訂台灣不合時宜的法令政策,例如稅務、電信、外匯金融、控股公司等政策,創造自由化、國際化的環境,並提升行政效率,讓台灣成為亞太樞紐。他強調,「原始計畫完全沒有任何需要大陸配合的。大陸若加入,當然是加分,若不加入,也完全沒影響。」證諸大陸那時正在六四的創痛中仍未復元,當時他們經濟實力和我們相差如天壤,新加坡和韓國也仍在尋找自己定位,台灣的確有大好機會將自己一舉推上亞太浪尖。

管中閔回顧此事,也深覺遺憾:「我們1990年代之後,看不到什麼國家建設計畫,都是東一拳西一腿,台商也像散兵游勇,好不容易有一個國家計畫出來,行軍布陣,亞太營運中心是當時最好的陣法,可惜沒做起來」,他分析,我們當時若做成亞太營運中心,在中國成長之後更可順勢發展,「台灣可以站上無與倫比的地位」。

亞太營運中心的推動,在總統選舉「連蕭配」失敗之後,戛然而止,此後,台灣陷入政黨輪替的惡鬥,不管誰做執政黨,在野黨都希望他們垮台,台灣再也沒有推出任何具格局的國家級計畫了。

我們是不是永遠錯過了?徐小波嘆:「我們是民主國家,做事很辛苦。台灣官場的特色就是官員做不久。」但他仍不願用「失敗」兩字,「亞太營運中心是我的心中之痛,但我不認為我們已全無機會」,徐小波至今仍在結合民間團體工總,替台灣找機會,「台灣人要有自信,我們可以影響大陸,而不是與他們隔離」。

平凡,平淡,平實

蕭萬長,來自鄉村,不是政二代、富二代,沒有背景,長得不帥,木訥寡言,中英文都有濃濃的本土腔,但是,用功、努力、務實、謙和,很會忍,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像蕭萬長這樣,他可不可能像蕭萬長一樣得到一個又一個重要機會替國家做這麼多事?蕭萬長想一想,搖搖頭:「不容易,時代不一樣了。」

但是,務實的他仍然願意對來取經的年輕人,分享可以操之在己的部分:

一,培養一個專業才能,千萬不要虛度光陰,若高不成低不就,糟蹋了一生,那就太可惜了。

二,每天都要把握當下、想到未來。「把握當下」不是吃喝玩樂,「當下」是把握學習環境,站穩腳步,這是最務實的。務實,尤其要有國際視野,那才是「未來」。

三,低調,不好大喜功(ps.他承認這點既是他的優點,也是缺點,不確定現在的年輕朋友是否該學)。

蕭萬長常說:「我是一個平凡人,但是,現在大家都只想做不平凡的人。」他那個時代,強人蔣經國主張的是「平凡,平淡,平實」,蔣希望與國人共勉:「做人要平凡,對名利要平淡,做事要力求平實,深入民間,深入問題,徹底解決問題。」卑之無甚高論,卻在當時變成台灣全民文化和風氣,大家攜手走過國家的低谷,蕭萬長不勝懷念:「當時大家都在為國家利益著想」。

長年在蕭萬長身邊做事的前行政院長辦公室主任胡富雄說:「如果蔣經國能多活幾年,蕭先生能做的事會更多。」

應該不只是蕭先生。(下)

2015年在馬尼拉APEC,蕭萬長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前右)握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左)正在旁邊。

●本文作者沈珮君另有延伸作品「蕭萬長,管中閔唯一登門拜年的人」,請掃QRcode看「聯合報數位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他鄉.故鄉 沈珮君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張艾嘉/沒有叔叔的紐約

汪啟疆/日常所想及

張作錦/瘂弦到聯副——兼懷馬各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