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卿/詩的力量,命運的隱喻

管中閔。(圖/本報記者林俊良攝影)
管中閔。(圖/本報記者林俊良攝影)

2018年台大校長遴選風暴(卡管案),幾乎摧毀了起步未久的大學自治。詩人也是報導文學作家楊渡,訪談相關人士,寫出整個過程,結合主角管中閔的心情記事,成為《大學的脊梁》一書。2023年7月28日「星期五的月光曲」文學沙龍邀來管中閔和楊渡對談,主持人是須文蔚。

在這個屬於文學的夜晚,管中閔覺得自己是一頭黑羊,混跡在文學人之間。其實管中閔年輕時喜歡文學與歷史,曾於1979年以〈日月不淹春秋序〉獲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敘述詩佳作,筆名「管懷情」。

這次文學沙龍,楊渡朗讀管中閔刊登於1988年11月7日時報《人間副刊》的長篇組詩〈讀史札記〉,並且指出:「管中閔青年時代寫的詩,原本是思考歷史,卻彷彿預言了自己後來的命運,成為卡管案的隱喻。」

管中閔寫〈讀史札記〉是有感而發,他看整個近代史就是不停地打仗,很多人包括他父親從小就開始逃難生涯,那種命運不是自己的選擇。更荒謬的是還有許多戰爭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用殘忍的殺戮來區分誰是自己人。詩中「攀登之頁」這個章節說的「我是風」、「我是火」、「我是雨」便是描繪政治鬥爭下,搶先登頂的人自視為風、火、雨;楊渡解析,「攀登之頁」像在寫今日爭奪權力的人,面對權力慾望時的心態,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

回憶年輕時接觸現代詩,管中閔驚訝於文字可以有這麼多超乎想像的不同表現與大膽嘗試。他認為,做研究追求創新,與現代詩追求突破的精神相同。不過,他在學生時代寫的詩,多半是給「領導」(老婆大人)看的。管中閔在當兵前結婚,去東引當兵時思索人生,戒掉打麻將,強迫自己必須成熟。退伍後出國念經濟,大量數學超出以前的學習範圍,讓他沮喪,曾考慮換科系,但妻子果斷給出建議,讓他下定決心花半年多時間密集上各種數學課,把程度補上。碩士班一帆風順,就想換好一點的學校讀博士。然而想去的學校競爭激烈、帶著妻小搬家工程浩大……當他遲疑不決,又是妻子鼓舞,強化他冒險轉學的決心。人生很多階段,當他猶豫時,總是妻子一錘定音。因此龍應台戲稱管夫人為「中紀委書記」,管中閔在「黨中央」的領導之下堅定地前進!

接著由楊渡朗讀〈守候的星辰〉,一首撫慰人心的詩。說起寫詩的緣由,楊渡小時候家中原本務農,父母改行做生意觸犯票據法,母親入監,十四歲的楊渡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們由祖母撫養。少年楊渡擔心必須輟學去工作,滿腹心事苦悶徬徨,於是讀詩寫詩,躲進烏托邦的想像。長大後,詩成為他的「原力」,寫作遇到瓶頸時,在詩裡可以找到力量。他說,詩的力量,能將諸如歷史、哲學、意象、生命的嘆息等等繁複的事情,化為凝結的話語。

楊渡與管中閔合作《大學的脊梁》時,兩人的默契就是建立於內在的詩性──純真、熱血與理想主義的情懷。他說,撰寫過程需要管中閔重新敘述那些傷害與侮辱,等同再次凌遲,很痛苦,但男子漢能夠示弱嗎?

管中閔相信,所有事情都應該有不被權勢或暴力打倒的價值,如果你退讓、低頭認輸,讓惡人食髓知味,任何事情都可以被扭曲、被隻手遮天,社會就失去公理、只剩濁氣了。

那麼,卸任台大校長之後,管中閔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他笑說,做台灣的葉克膜吧。

楊渡。(圖/本報記者林俊良攝影)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現場報導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黃碧端/懷瘂弦(1932-2024)

聯副/瘂弦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

劉建志/碎履歷

喬書明/瘂弦大師與山城小作者的交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