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風男孩》自行車手的真實旅程 在納粹戰火中騎出一條生路

動畫電影《飆風男孩》靈感來自義大利傳奇自行車冠軍吉諾巴特利的英勇事蹟,曾贏得三屆義大利自行車賽冠軍和兩次環法自行車賽冠軍的吉諾巴特利,在二戰時期曾大力用自己的騎車專長協助猶太人逃亡,避免遭受納粹迫害,因此獲頒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確認為國際義人,備受尊崇。本片由歐洲及亞洲的製作團隊聯手打造,以「友誼」為核心,講述一段超越種族、宗教邊界,極具普世性的熱血少年故事。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充斥對立與紛爭的耶路撒冷,兩名主角少年分屬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他們必須克服偏見與猜疑才能建立友誼,而自行車就是他們共通的語言,讓他們跨越分歧,建立起連結,進而推倒歷史的高牆。對此,導演恩里科保蘭托尼奧表示,「兩個男孩從各種懷疑目光當中審視彼此,最終認清彼此,並且選擇團結追求共同的夢想、挑戰自我。正如吉諾巴特利在關鍵時刻基於人性的善念作出的抉擇,我相信這樣的故事,不分時代都能振奮人心。」
本片的製作獲得愛爾蘭政府推出的電影產業激勵政策的支持,同時也獲得義大利自行車聯合會的贊助。主題曲更找來聞名國際的以色列音樂人諾雅(Noa)製作及演唱。曾於2009年代表以色列參加歐洲歌唱大賽,並榮獲第三名佳績的諾雅,除了曾赴梵蒂岡為教宗演唱,更長年致力於推動以阿地區的對話與和平發展,她也因此獲頒義大利第三等功績勳章,並被選為聯合國親善大使。此次她也熱情地接受邀請,參與本片製作,用音樂為這段熱血又發人深省的少年故事增色不少。《飆風男孩》將於4月30日在台灣上映。

猶太少年大衛和阿拉伯少年伊布拉分別是兩支車隊的領騎,總是在同一條山路練習的他們起初互看對方不順眼,卻在過程中漸漸地發現自己在這樣的切磋下也不斷打破過往的紀錄、超越自己,兩人也因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誼。然而,在國族認同與歷史仇恨的高牆之下,這段友誼困難重重。
正當大衛苦惱不已時,他的祖父告訴他多年前義大利三連霸自行車冠軍吉諾·巴特利的故事。當年的巴特利為了拯救遭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捨身涉險騎著單車躲過一個又一個德軍哨口,為猶太人傳遞逃離國境的假證件,他的英勇事蹟不僅救了無數猶太人的性命,也為和平與人權的價值樹立永垂不朽的典範。深受感動的大衛決定向巴特利看齊,身體力行希望打破種族與仇恨的高牆,追求真正的和平之日。因此大衛和伊布拉不惜脫離本來的車隊,另組車隊參加比賽,他們能否成功贏得勝利與榮耀呢?預售套票於博客來售票網熱賣中,更多資訊👉天馬行空粉絲團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