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燼》白色恐怖之痛 莫子儀x金士傑挑戰心靈極限

《餘燼》鍾孟宏導演分享:「白色恐怖對很多台灣人來說是想遺忘的歷史,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是遺忘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這類型的題材變得很有衝突性。」圖/本地風光
《餘燼》鍾孟宏導演分享:「白色恐怖對很多台灣人來說是想遺忘的歷史,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是遺忘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這類型的題材變得很有衝突性。」圖/本地風光

金獎導演鍾孟宏新作《餘燼》首次挑戰跨時代巨作,直探引發熱議,今再加場舉辦試片活動,話題持續發酵且好評不斷,有影評盛讚指出:「《餘燼》是一場龐大同時跨越 50 年的,卻保留了鍾導過去對於角色精準的刻畫拿捏,甚至以一個不好談論的歷史傷痕作為舞台,平衡拿捏極佳,可能會是鍾導離大眾最近的一次。」鍾孟宏導演分享:「白色恐怖對很多台灣人來說是想遺忘的歷史,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是遺忘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這類型的題材變得很有衝突性。」

鍾孟宏導演強調,在觀點處理上需格外謹慎,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引爆許多深藏在時空底下的地雷,他說:「記憶經常變成深化的教條,不同的記憶也可能成為衝突的根源。」導演希望透過影像與畫面來擴展觀眾的視野,並重新面對自己的記憶。電影《餘燼》遊走於多線時空,特別是莫子儀與金士傑的角色背景與關係連結深刻且耐人尋味,他們代表台灣歷史中兩個不同族群的象徵。在電影的設計上,起初莫子儀的角色只看到對方、看不到自己,而金士傑則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對方,直到電影尾聲兩人才真正「看見」彼此。導演指出:「歷史的和解是很難企及的,但在和解之前會經過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彼此看到對方就是這過程的開始。」

《餘燼》片中金士傑飾演的角色許士節曾任調查局特務,他回憶起與導演鍾孟宏的討論,這些交流讓他對角色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圖/本地風光

以《餘燼》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莫子儀,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既是1956年白色恐佈受害者莫聲遠,也是2006年作為受害者家屬的莫子凡。為了深入理解兩個角色,莫子儀大量投入準備工作,閱讀記載白色恐怖事件的《無法送達的遺書》,並研究受害者家屬資料,以理解他們內心複雜的情感。莫子儀形容:「《餘燼》片名就像是已經沒有火焰不再燃燒,但仍能感受到餘燼底下的溫度,還有重新燃起的灰燼。他們似乎已經結束了生命,但還有一些東西在持續燃燒。」他也坦言角色中的自責、不解與愧疚之情難以呈現,而鍾孟宏導演對情緒的掌握讓他倍感安心,並給予了他許多指導。

莫子儀提到金士傑作為劇場的資深表演者,一直是他從小敬仰的對象,這次與金士傑的合作成為他演藝生涯中的一大里程碑,他分享拍攝首日結束後,金士傑耐心地與他交流拍攝心得,這讓莫子儀深受啟發,親身體會到金士傑多年來對表演的專注和專業精神。片中金士傑飾演的角色許士節曾任調查局特務,他回憶起與導演鍾孟宏的討論,這些交流讓他對角色有了更深層的理解,「許士節的內心掙扎是演繹這個角色的關鍵,我在角色辨認上做了大量功課,這是一段有趣且富挑戰性的旅程。」  

《餘燼》在電影的設計上,起初莫子儀(圖)的角色只看到對方、看不到自己,而金士傑則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對方,直到電影尾聲兩人才真正「看見」彼此。圖/本地風光

電影《餘燼》為金獎導演鍾孟宏最新力作,集結金獎卡司陣容:張震、莫子儀、許瑋甯、金士傑、劉冠廷、鮑起靜、陳以文、王柏傑、李銘忠、馬志翔、侯彥西、黃瀞怡等人共同演出。

電影以鍾孟宏導演獨特的個人風格翻開歷史的舊帳,表面靜好的歲月,背後有多少遺忘與秘密?故事描述發生在市場裡的一起凶殺案劃破了寧靜,接二連三的刑事案件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關聯。警官張振澤(張震飾演)與搭擋小蔡在諸多謎團中找尋線索,辦案方向卻逐漸分歧,這時出現一名陌生男子莫子凡(莫子儀飾演),不斷被喚醒的過往記憶,真相慢慢浮現。兩個執著於真相的人,以各自的方式撕開歷史疤痕。《餘燼》將在11月15日全台上映。

《餘燼》為了深入理解兩個角色,莫子儀大量投入準備工作,閱讀記載白色恐怖事件的《無法送達的遺書》,並研究受害者家屬資料,以理解他們內心複雜的情感。圖/本地風光

《餘燼》公開正式海報,海報中金士傑的面容幾乎佔據整個畫面,僅有雙眸像紙張般被火焰燒蝕,只留下燃燒後的餘燼。。圖/本地風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歷史 白色恐怖 犯罪 電影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穿書七零冷面機長夜夜洗床單》3版本 甜寵短劇無腦2小時

《星際效應》神作回歸 「甜茶」提摩西夏勒梅成驚喜彩蛋

《赤羽骨子的秘密保鑣》漫畫改編 熱血校園3年4班保鑣大集結

《異教詭屋》影帝休葛蘭挑戰反派 變態殺手令人窒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