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旗袍的女孩》潘人木小說改編 驀然回首已見歲月流逝
《潘人木作品精選集》2020年1月20日天下文化出版
《潘人木作品精選集》本書搜集潘人木女士一系列以新疆為背景的短篇小說,由於多半未曾出書,是文學精品遺珠,亦收進她辭世前最後發表於報刊的散文壓卷之作。
策畫本書的齊邦媛教授,在潘人木辭世即將十年之際,憶念思量,深恐一代好作品隨書的絕版日漸消失,因而邀請研究潘人木作品的應鳳凰女士,精選短篇小說九篇,散文十篇,彙編成為《潘人木作品精選集》一冊,讓潘人木作品之美有更多讀者可以領略共享。
「潘人木的作品中瑰寶藏珍甚多,一九八六年筆會英文季刊英譯她的〈有情襪〉,我們全都熱淚潸潸。十年後我們又譯她的〈想我紅邊灰毛毯兒〉。我總是催她把想寫的快寫,如頌主聖歌所說:『趕快工作,夜來臨!』」
「二○○五年十一月在報刊看到新作〈一關難度〉大為驚喜,影印贈友,好文共讀,誰知數日之後即得她逝世消息。這樣精采的文章,真可說是如此作家的天鵝之歌。」──齊邦媛
潘人木 小說家、資深童書主編
潘人木,1919年生於遼寧省瀋陽市,原名潘佛彬,1942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開始寫作甚早。1943到一1945年間,新婚不久隨夫工作調動旅居新疆迪化(今名「烏魯木齊」),早年從東北家鄉遠赴西南求學,婚後又遷居西北,青春年月已走過中國半壁江山。
1949年隨國府來台,在反共愛國情懷之下寫了《蓮漪表妹》一書(1952年出版)並獲得中華文藝獎,是1950年代與張秀亞、羅蘭、孟瑤同輩名氣最響亮的女作家。
1965年以後,「轉換跑道」成為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寫的掌門人。「兒童文學家潘人木」取代了「小說家潘人木」的聲望地位。直到她從編輯檯上退休,重新修訂早期以北平校園為背景的抗日經典長篇《蓮漪表妹》,重新出版長篇小說《馬蘭自傳》……,「小說家潘人木」才再度為讀者所知。
潘人木以小說創作及兒童文學編寫成就,曾獲頒五四文學貢獻獎,2005年11月病逝台北。(以上資料來自博客來書籍簡介)
電影《穿著旗袍的女孩》
《穿著旗袍的女孩》(The girl in cheongsam)改編自《潘人木作品精選集》裡的短篇小說《綵衣》。本片由徐慶珠導演,李芝羚、李維維主演。電影將於9月6日上映。
故事講述1949年,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內亂戰爭,沈媛隨著先生來到台灣,夫婦倆胼手胝足在異地成家立業。一晃眼40多年過去了,兒女們卻又各自飛赴他國讀書就業。
1988年,母親節後的周日,沈媛獨自在家,拾起了那封斷了40年音訊的對岸家書,母親早已過世了,兄長說母親天天盼望著媛妹回家。
沈媛看著牆上掛著全家福照,她拉上了窗簾,拖出樟木箱,又翻出了時光記憶的件件旗袍,又唱又跳著地和母親隔空話家常,一會兒悲傷一會兒歡笑。但母親的容顏卻始終模糊,依稀浮現的是母親美麗的身影及遙遠的聲音。更多電影資訊👉《穿著旗袍的女孩》FB
也曾少女青春,也曾惹人疼愛
驀然回首,或已老去或已逝去——我們的「母親」
我出生在眷村,是外省第二代。我的媽媽因長期憂鬱導致失智症,她在我35歲發現失智,45歲時離開,55歲時大哥給了我一本書《潘人木作品精選輯》,當我看到這篇〈綵衣〉,描述著民國38年來台的女性沈媛,在解嚴後收到家中來信,獨自在家緬懷母親的一篇短文,看完後淚流不止。我想我不可控制的情緒不僅僅是心疼母親的處境,更懊悔著自己從未想過母親的過去,想想文中的女性(和我的媽媽一樣),她們20多歲就離開了媽媽,在異地重建人生,那心境,是怎麼走過來的啊 !
於是,我就起心動了念,不管是一種救贖,還是背後母親靈的驅使 !
終於,穿著旗袍的女孩來了!!——徐慶珠(導演)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