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影評:關於一個男人的浪漫旅程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圖/探照燈影業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圖/探照燈影業

之美

從這個傳奇人物的刻描、的開創與轉型、情感的轉折與釋出,萃取出來後的,其實就是一個男人的浪漫旅程。

從默默無聞、獨身來到大都市,經歷了生活、挫折、愛戀、孤獨地創作,一直到了舉世皆知。

但私覺,男主角似乎從頭到尾都在「享受」,他沒有什麼深刻的痛苦或難關,或許跟甜茶的天生空靈有關係,總覺得他就是在享受年輕時通往成就的開頭寂寥與過程、男女之間的情愛、與年長男性之間的無血緣父子情感、孤獨也安靜創作的時光,當然,還有他最愛的摩托車之旅。

裡頭出現的歌曲幾乎都流瀉出一種內心軟肉的歌頌和極廣袤空闊的希望,有種「活著」的深刻觸覺,而那些歌曲字句的使用亦逼近泰戈爾詩句的「字句簡單、但意象深邃」之高段境界。

民謠總是如此,適合在空曠的鄉野之間,一邊悠閒啜酒一邊望著遠方之山在黑暗中的稜線,劃過星空與暈月,然後聽著這樣的歌曲想像著一些事物、或就是放空地聽著,感受著天地的聲籟。

民謠的淡然歡快,及其告訴聽者:「一切都有希望」和「淡然處之所有苦楚」的樂觀和輕鬆,總是動人。

而這份「樂觀」的愉調,亦跟著片中的事件人物流動,滲出了迷人迷醉的暢快個人(與觀眾)之輕悅淡歡之行。

「民謠」在那個保守年代,自然是迎上了社會氛圍而澎湃,但似乎是嗅到了未來的無垠氣味,進而邁步往前,而那些曾有過的激情,慢慢從反戰、個人發聲轉向了深藏反叛與孤傲的搖滾。

絕佳的演員集結

甜茶於此片亦刻意逼緊了嗓子,以接近巴布狄倫的唱腔,而飾演瓊˙拜雅女星的歌聲亦是渾厚高亢、清澈靈美,引人投入與驚艷(更遑論其稍微黝黑的皮膚和長相帶有一股野性和親切)。

個人特喜歡的一個鏡頭不多的演員:波伊德˙霍布魯克(Boyd Holbrook)。

早些年在某些片中便注意到這位演員,他有一種近似Brad Pitt早期那種「最好不要惹我」的橫衝直撞、些微粗獷但又俊帥的直男特質,同時又有專屬自己的長相特點,無法理解為什麼會對這樣如雷神索爾(我最喜歡的Marvel英雄)的莽夫形象無端著迷,或許是感覺會是個好朋友吧?

觀完這片後於Youtube看到他在某個節目的專訪,主持人很讚嘆地說:「在這片裡面根本認不出是你。」他笑回:「謝謝。」

這樣坦然接受的笑容不僅完全不讓人討厭,還是一種用盡全身力量來詮釋一個角色的敬業和才華之令人激動處。

而他在這片中飾演的,是強尼˙凱許---一個早期音樂界的傳奇人物,曾因為非法入侵私人領地遭到逮捕,僅僅只是去摘取鮮花---由此可看出他放浪形骸又大異世俗的浪漫核心。

他與狄倫亦師亦友的關係也是當代鄉野傳說之一,更遑論那晨起時一副醉醺醺、奇怪但非常迷人的迷離狀態實是本片的諸多妙絕描繪之一。

筆者特喜歡他與巴布之間的友情,雖然淡淡的,卻內含著深層又澎湃的熱情,尤其他的前輩式鼓勵,除了打動著巴布的靈魂、亦成就了一個音樂奇蹟和率領潮流的熱烈自信。

愛德華˙諾頓的自然成熟長者形象亦是令人極為心折和暖心,他本以好好先生之相嶄露頭角,此等上了年紀的天然演出,自是深蘊獨特溫柔智慧的父相氣質。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圖/探照燈影業

現世的必然現象與深層情感

片中揭露的人類社會狀態亦是要點之一,巴布狄倫身為一個音樂類型的領頭者,自然是有成群的業界人士追隨與推動他,而這樣稍微膚淺的現象在時代之流中往前邁進的同時,舊的東西便漸漸逝去了。

這點從巴布狄倫的經紀人那一句:「你賣的是蠟燭,而他賣的是燈泡。」可感受到。

但其實,真正有價值的創作,是不會被時代洪流沖散的。

只是當下,我們可以感受到當初促成主角發跡的皮特˙西格(艾德華諾頓飾)心裡有多麼的刺痛,但這便是人類社會狀態的膚淺之一---追隨風潮和相當現實的喜新厭舊。

這裡頭亦有複雜的男性情感,當初巴布從家鄉遠赴紐約探望幼時偶像伍迪˙蓋瑟瑞,在已經患病鎮日躺於床上的他身旁演奏音樂,而此時皮特˙西格亦在現場,這個病院演唱讓皮特決心讓其發跡。

這其實是整個世界的年輕人共通軌跡---離開家鄉尋求發展。

整部片觀看下來,皮特、伍迪和巴布在那個夜晚建立起了深刻的友情,筆者特別喜歡片子中段的一段:巴布狄倫違反醫院的規定,在躺於病床上的伍迪身邊不斷演奏與歌唱,護士小姐頭疼不已,皮特這時走進,說了:「一副牌裡總有兩個鬼牌。」

然後兩人就笑了,關於此點,有著團體的每個男孩男人應該都會會心一笑。

直到後段,皮特發現病床上的伍迪只想聽巴布狄倫的音樂,伍迪是先認識皮特、而且友情深刻,他發現伍迪這個要求時,那無奈的表情下深藏著極致的痛楚---類似好友被搶走了的辛酸(但皮特也深愛著巴布,十足複雜)。

巴布並無刻意為之,全是因其個人魅力所致。

當然他對於皮特亦有著深厚的無血緣父子情感,也只是順著自己的本性行走世間,但那份男子對父親的濃烈情感、以及年長者對於年輕人的厚望,總是深層鑽鑿著每一個男孩的靈魂寄託;而除了男性情誼,他與瓊˙拜雅和蘇西˙羅托洛之間的愛戀亦是當代妙談之一。

像是所有聞名於世的情侶,Kurt Cobain和Courtney Love、沙特和西蒙波娃、芙烈達˙卡蘿和迪亞哥˙里維拉等,同是一樣領域中的佼佼者情侶,在現世上羨煞旁人以及成為鄉野趣譚,但兩人之間的各種風浪或所歷之事,也只有他們自己明瞭箇中之味。

如:Kurt有很嚴重的厭世與憂鬱、沙特跟波娃是開放式關係情人、迪亞哥是個不斷外遇的風流男子。

但論及片中所呈巴布與兩位女性的愛戀,竟讓身為男性的筆者覺得近似「渣男」行徑,他在未成名前依靠蘇西˙羅托洛的經濟援助、卻在她暫時離開後與瓊˙拜雅歡好,在現世價值上確是渣男,但如我上述,兩人之間的感情,無法讓旁人有所置喙。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圖/探照燈影業

音樂的豐富

至於巴布狄倫在片末於民謠音樂節上所唱之搖滾味道歌曲而引致台下觀眾的噓聲和不斷投擲東西上台,當下或許是一個極致的難堪,但筆者與巴布一般,覺得這是個音樂轉型與進化的必然過程,相信自己、並且引以為傲。

那是巴布將自己的音樂風格從民謠轉型成搖滾的轉捩點。

我剛好跟那些觀眾相反,是在年少時期先接觸搖滾(Nirvana、Blur、Oasis、Greenday、Radiohead、RHCP、Smashing Pumpkins、Beck等)、直至看完這片才稍微聽了些民謠;整個歐美的音樂發展史其實可寫成超過十幾萬字的論文,那已經是跨越了近百年的時光,內含近千個樂團、歌手和各種音樂類型風格與轉變、整個樂壇的演化、甚至與社會世界之間的關聯和影響等,無法一言以蔽之。

民謠總是歌頌與細描人於世上所遇之阻撓、辛楚、前進之時的困難,以及潤寫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力量、甜蜜的未來展望和人生的狀態。

巴布狄倫能以一個樂手之姿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不僅深刻應證了他是當代樂團傳奇之一、亦是一個人世間極致高段的肯定與地位;而其諸多著名歌曲中的歌詞亦在無比詩意之中滲流出對生命的美頌和描繪。

如《Blowing in the wind》和《Like a rolling stone》這最為耳熟能詳的兩首歌,輕快中帶點微哀、意境遼闊又深邃,深存對生命與希望的歌頌等。

每次我的Spotify出現《Like a rolling stone》這首,都會讓我有種「萬事無謂」的極致輕鬆和愉快。

藝術家的宿命

片中刻寫巴布狄倫靈魂上的「無法滿足」、「敏感」與「不斷突破」之特質,實是每個高端藝術家(歌手、樂手、畫家、導演、演員、作家等)深埋體內的共有「缺陷?」與大異常人之特點。

那其實是所有藝術家的宿命---永遠無法饜足於當下、難以忍受停滯、不理會世俗眼光以及刻苦地突破精進自己。這是某些類似患有亞斯伯格症之人的特點,而同時,深有特殊天賦之人,總是會伴隨著一些疾病;如:Kurt有嚴重胃痛和厭世、孟克也有精神疾病、羅賓威廉斯有重度憂鬱症、哥哥亦是被抑鬱困擾。

在這件其實是很悲傷的現世哀象之外(難以善終的天才們),上天或許是需要稍微平衡一下人世間種種,他們受人崇拜、尊重與喜愛,卻有著重度疾病的這「人世利息」---上天或許是公正的正派銀行?

巴布狄倫(混著甜茶的完美融入角色之陰鬱+狂傲+任性)依照自己對於音樂上的天賦和戮力往前邁步而進的同時,甚難忍受旁人的期待(希望他一直唱其成功的名曲)、對自己的標示或是停留在自己目前的狀態中。

他壓根兒不管那些付錢買專輯聽演唱會的世人目光與崇拜,他只想在專注創作音樂同時往前大步跨越任何鴻溝與達到某個高度,不論是音樂類型或內涵。

這從他大膽地在民謠音樂節上表演搖滾歌曲便可擢知…..他無法忍受停滯在不變的狀態裡。

任性、才華洋溢、自我、敏感、孤傲、自信、自厭、隨性、狂狷、不理世俗,這些氣味雖然跟大眾同質有著巨大的差距,卻同是一個注定大放光芒之人的「危險」特質。大部分的才華滿滿之人,通常都有著這些特點與大異於眾人的靈魂。而那狂放,總是與常人遠遠不同以及…帶來一些麻煩。

在出名前會是個團體排斥的個體、成名後直接變成偶像---十足弔詭、諷刺與現實的現世現象。然而不管出名與否,他仍是熱愛孤獨的。

而這整個個人片段史,也在幽美音樂、完美演員、紮實劇本、豐富情感以及飽濃色調中,深刻潤譜雕琢了一個男人的浪漫旅程,極致浪漫與迷醉。

本文為【文生創作】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圖/探照燈影業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巴布狄倫 電影 影評 音樂 民謠 YouTube 搖滾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山忌:黃衣小飛俠》影評:紅衣小女孩宇宙新低點?袁澧林反成最大看點

癌末止痛不只嗎啡 多管齊下助病人減輕折磨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影評:不可能清算的任務

《星際寶貝:史迪奇》影評:毫無懸念的「迪士尼救世主」誕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