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美到交通阻塞,魏晉時代還把人活活給「看死」?

《世説新書》(今名《世說新語》)唐寫本殘卷,19世紀末發現於日本京都。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世説新書》(今名《世說新語》)唐寫本殘卷,19世紀末發現於日本京都。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內容/,編輯撰稿/

魏晉是一個「看臉的時代」,發生了許多可圈可點、甚至可歌可泣的有關「看」與「被看」的故事。愛美固然是人類的共性,但像魏晉人這麼愛美,看臉看到瘋狂的時代在歷史上卻並不多見。

話說西晉永嘉六年(西元312年),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城裡,一個好端端的大男人,因為長得太漂亮,竟然被熱情如火的南京市民給活活看死了!這個美男名叫衛玠。他在當時不僅是數一數二的美男子,還是著名的清談家!

羊車入市:美到交通都阻塞!

衛玠到底有多美呢?史書記載,衛玠小時候就曾因為長得俊美而造成交通堵塞。有一次,他乘坐一輛羊車來到京城洛陽,沒想到所到之處,立即引起人群的騷動與圍觀。後來就留下一個典故,叫做「羊車入市」。這幾乎是他後來在南京城的遭遇的一次預演和彩排。

王濟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古時候沒有照相技術,我們無法看到衛玠的照片,史書上表現衛玠的美,只能用烘托法,或者是反襯法。比如,衛玠的舅舅、當時的驃騎將軍王濟,也是個有名的美男,可是他每次見到外甥衛玠,就覺得自己黯然失色。成語「自慚形穢」正由此而來。

上帝給了衛玠風華絕代的美貌,也給他設計了一個體弱多病的瑕疵。東晉丞相王導第一次看見衛玠,就感歎說:他的身體實在太羸弱了,儘管每天精神舒暢,還是一副弱不禁風、體不勝衣的樣子。衛玠的美,是一種惹人憐愛的「病態美」。事實上,體弱多病才是衛玠死亡的根本原因。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的生活美學》

看殺衛玠:爭睹風采的慘案

永嘉六年,衛玠從豫章(就是現在的南昌)流亡到建業(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當時的建業城,作為北方南渡士族的集散地和未來的首都,是個非常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經濟中心的南移,南北文化合流,使得這裡成為當時的首善之區,更是人文薈萃之地。所以,衛玠這個當時最有名的清談名士、花樣美男,在當地有著很高的「人氣」也就毫不奇怪了。

估計衛玠還沒進城,消息便傳開了。這天千不該萬不該,衛玠不該在公共場合抛頭露面,於是就發生了《》記載的那一幕:「人聞其名,觀者如堵牆。」大家聽說衛玠來了,紛紛趕來圍觀,不一會兒,看他的人便圍得像一堵牆,風雨不透,水泄不通。衛玠本來就體弱多病,哪受得了這種勞累啊?終於病入膏肓,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流傳著「看殺衛玠」,這很有可能是個「假新聞」,不可盡信。

明仇英〈桐陰清話〉本幅畫樹下兩人拱立清談,一童悄然侍立。 (圖片來源:故宮open data)

談殺衛玠:聊天也能致人死地?

關於衛玠的死亡問題,《世說新語》還有另一個版本。

衛玠依附大將軍王敦。王敦很賞識他,有一天就讓衛玠和一個叫謝鯤的名士清談。清談是魏晉名士非常熱衷的一種很高雅的學術沙龍活動,談的多是一些比較高深的抽象哲理,不僅要求很高的學養和口才,還要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才行,否則很難應付那種高度緊張激烈的辯論局面。兩人棋逢對手,相見恨晚,於是大談特談,竟然談了個通宵達旦!結果這晚過後,我們的這位病美男體力嚴重透支,導致病情加重,終於一病不起。所以,這個版本叫做「談殺衛玠」。

由衛玠之死,我們可以領悟到:首先,魏晉是一個審美的時代,是對美好的事物無限神往、無限崇尚、無限留戀的時代。魏晉風流之所以令後人心向神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熱愛美,追求美,更創造美!

其次,就是魏晉這個時代重視男性美,而且並不像我們今天這樣,認為男性要高大威猛、肌肉發達才叫帥、才叫酷,他們欣賞的恰恰就是像衛玠這樣的顏值高、氣質佳、甚至有點病態美的玉面書生。

看完衛玠的遭遇,如果覺得意猶未盡。在劉強教授的聲音課程《魏晉名士的生活美學》裡,還有更多關於魏晉時代各種名士的風骨、風度與風流,課程將揭露許多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大小事,帶領我們一窺當時人物的特立獨行與萬丈光芒。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魏晉名士的生活美學》

劉強《魏晉名士的生活美學》有聲課程 (圖/一刻鯨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一刻鯨選 鯨選課程 魏晉名士 劉強 中國史 中國文學 世說新語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葬禮到神蹟:拉斐爾用繪畫承載永恆的聖福與哀悼

聽見金句/吸引到的愛情,其實是你內在的延伸。

深剖角色、歉的來源與家庭議題──專訪作者曾稔育《歉木林》

文史控的天堂!飽藏臺灣文獻的閱讀秘境:台南新營文化中心圖書館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