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南/享「化石之倉」美譽!祿豐中國恐龍原鄉 演化寶庫

在發掘和研究的過程中,楊鍾健得到德國老師-古生物學家許耐(Friedrich von Huene)教授的幫助,故他在1941年完成恐龍化石的裝架後,便將化石取名為「許氏祿豐龍」,以感謝恩師;而楊鍾健被稱為「中國恐龍研究之父」,他也是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祿豐恐龍創造了眾多第一。首先,祿豐恐龍生存年代跨度世界第一。祿豐境內發現的恐龍,生存在距今1.35億年至1.8億年,縱跨三疊紀、侏羅紀時代,其中侏羅紀時代化石最為完整,涵蓋了早、中、晚侏羅紀時代的恐龍生存演化軌跡。
而在金山鎮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大窪恐龍山景區,一個幾十平方公尺的白色小房子,1993年在發掘恐龍原址上建立起來的大窪恐龍山1號館,一條身長約六公尺的恐龍化石,幾近完整地「睡臥」於泥土中,骨骼紋路清晰可見,這是一具發掘於1991年的侏羅紀早期許氏祿豐龍,距今已有1.8億年。同樣 掩映在山林中的大窪恐龍山2號館,館內的巨型祿豐龍,體型比許氏祿豐龍大三分之一;由於風化侵蝕等原因,它的頭部到前端的頸椎及尾椎,沒有保存下來。
據了解,除了1、2號恐龍館外,另有四處也採用原址保護的方式。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濤認為,將恐龍化石進行原地保存,既可以最大程度保護化石不被破壞,同時也使得參觀者更加有真實感。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