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中心「曾在的形跡」 客家硬頸攝影群捕捉農庄景象

邱德雲拍攝農民辛勤下田的勞動身影。構圖呈現出肢體的力量,傳達勞動者的辛勤與精神。邱德雲,《汗流脈絡》系列,1960-197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
邱德雲拍攝農民辛勤下田的勞動身影。構圖呈現出肢體的力量,傳達勞動者的辛勤與精神。邱德雲,《汗流脈絡》系列,1960-197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

春天是萬物生息、季節循環之始,也是四時節令遞嬗、農夫們翻土播種的農忙時節。國家文化中心臺北館當期展覽「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展出兩位前輩攝影家的精選作品,其中邱德雲的攝影捕捉農庄景象及農人們的身影,他以硬頸的客家精神,展現勞動者的意志以及的變遷。

將於3月30日舉辦「行過家園:顯影邱德雲」攝影座談,邀請學者羅烈師教授,以及資深文字工作者陳淑華女士,闡述邱德雲的軌跡。隨著春天的到來,歡迎民眾一同前往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見證攝影家的精闢視野與創作精神。

從創作軌跡與文化脈絡 顯影攝影家的曾在邱德雲出生於世代務農的苗栗客庄,他的攝影創作之路離不開對地方與鄉土的關懷,從早期紀錄家鄉的《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到與勞動者緊密連結的《汗流脈絡》、《水褲頭》系列,以至於1990年代後展現農村時空變遷與凋零的《再訪農村》、《風吹日炙》系列等,邱德雲在不同時代,都透過鏡頭表現了對家園與鄉土的炙熱關懷。在本次「行過家園:顯影邱德雲」座談裡,陳淑華老師將以長年採訪邱德雲的內容,勾勒出他的創作旅程與家園變遷間的交互關聯。

出於對家鄉苗栗客家庄的關懷,邱德雲於1991年與謝其煚、陳雲錦等人共同創立「硬頸攝影群」,以純粹的黑白寫實,全力拍攝即將消失的鄉土文化。本次座談的主講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羅烈師教授,將講述邱德雲所處的客家文化脈絡與時空背景,進一步使觀眾認識客家的鄉土情懷!

追溯攝影家的步履,感受創作的炙熱關懷「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以「加里山下的家鄉」、「硬頸‧勞動」、「再訪農村」、「痕跡的溫度」四個子題,展現邱德雲的精選作品。由農家生活、定格汗滴禾下土的農人身姿,到歷經產業轉型後質變的家園面貌,脈絡性地展示了邱德雲一生的攝影創作歷程與主題關注。透過本場次座談活動,講者們將以宏觀的客家文化背景以及長年近身的採訪心得等不同面向,使觀眾更能認識攝影家的創作形跡,從而感受影像背後,攝影家炙熱不衰的創作精神與鄉土關懷。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本館官網「當期活動」資訊與社群平台。

「行過家園:顯影邱德雲」攝影座談主視覺。

展覽資訊: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至18:00(每週一休館)

官網:http://ncpi.ntmofa.gov.tw

Facebook:www.facebook.com/NCPITaiwan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ncpi_taiwan

邱德雲用鏡頭特寫農民掬著土的手部姿態。黑白影像清楚展現了手部紋理與土地肌理,呈現勞動者的力量。邱德雲,《汗流脈絡》系列,1960-197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

90年代隨工業發展,農村逐漸凋零。邱德雲以鏡頭紀錄苗栗家鄉廢耕的田地及高速公路、快速道路興建的景象,呈現家鄉景觀的劇變。邱德雲,《再訪農村》系列,1990-201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

邱德雲在紀錄頹圮農村之際,發現被遺忘的農具及生活器具,因此開始拍攝《風吹日炙》系列,從百餘件器物的痕跡裡,照見過往時光。邱德雲,《風吹日炙》系列 - 鐵鉔,1996,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攝影 農村 客家文化 創作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到蘭嶼當五天的島民吧!新北文藝中心水彩展一睹島嶼之美

2024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特展 18件藝術本週六起點亮台南

王榆鈞音樂劇場《明 Dawn to Dawn》12/27-29打造沉浸式觀演體驗

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公布!30本好書磅礡呈現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