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賞月提案!台灣跨界藝術家江心靜12幅月亮創作一次排開

藝術家江心靜和夜懸明鏡青天上裝置藝術作品。攝影鄭映航。圖/抱雲齋提供
藝術家江心靜和夜懸明鏡青天上裝置藝術作品。攝影鄭映航。圖/抱雲齋提供

連假想好要去哪裡嗎?也許可以從安排一場特別觀展開始!由台灣江心靜完成作品所舉辦的「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於展出的,展中的「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作品正好呼應中秋節,作品使用泥金和瓷青紙,一次排開12個月亮裝置作品陰晴圓缺,氣勢非凡。展期自即日起到10月1日,歡迎民眾中秋連假到中正紀念堂「賞月」,以藝術作品感受不一樣的中秋節氛圍。

深受各界名人觀展支持與國際觀眾喜愛

此展開展短短七天已有各界名人先行觀展,包含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活躍國際藝壇的水墨畫家李重重、師大美術系前系主任暨藝術家程代勒教授、師大藝術學院前院長李振明教授、巴西藝術家奈兒(Nele Azevedo)和國際策展人菲利浦等藝術界人士陸續到訪,更吸引超過17個國家的觀眾,反應熱烈,紛紛表示可以在中正紀念堂的展廳賞月,是人生難得的體驗,還有來自新加坡的觀眾,感動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第一時間來看展,蕭院長兩年前參觀過江心靜的「記憶維度創作展」,給予溫暖的激勵,這次來「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更是驚艷,「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作品使用泥金和瓷青紙,靈感就來自故宮館藏的康熙龍藏經,她就讀大學期間浸淫在故宮和故宮圖書館,累積深厚的美感經驗。

另外,策展人謝其昌教授表示:「『類・山水』的『類』是一種初衷,是本心,是本來面目,意指『誰』。心靜是一個擁有多重才能的創作者,有別於一般水墨展,從江心靜的作品,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對生命的尋覓與不斷的提問,不管是在媒材提問、形式提問或內容提問,透過綿延、交疊融合的記憶,思索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展覽結合多種媒材,呈現讓天賦自由的十年旅程。」

跨界藝術一鳴驚人

藝術家江心靜三十歲完成單車環球五大洲的夢想,從來沒拿過畫筆,四十三歲跨界藝術,表現卻一鳴驚人,近三年更連得十個大獎,受到藝術圈矚目。「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精選跨界十年的作品,重點作品「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作品於中正紀念館第四展廳挑高五米的空開展出,她以文本、水墨和黑色壓克力形成沈浸式虛擬山水,演繹月亮代表的鄉愁,思索在數位時代的液態流動中,如何與月對話,與自己對話,找到我與世界的關係,江心靜也指出創作巧合,她說:「這件以李白的十二個月亮為靈感的『夜懸明鏡青天上』作品花費七年,發表正好遇到中秋連假,美好的巧合。」

除了以李白的十二個月為靈感的裝置作品外,還有三大系列。〈海洋心象系列〉來自身體的海洋經驗,是一則則追尋自我的壯闊史詩。〈道隱系列〉是文人情懷的當代書寫,結合書寫性和多元技法,探索數位民主的創造性倫理。〈思網系列〉從個人生命史出發,關注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結合文本、水墨和裝置,開拓數位時代的沈思,冥想和感悟空間。

「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即日起到10月1日,歡迎民眾中秋連假到中正紀念堂「賞月」,與藝術家共享一個不一樣的中秋節。

「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作品使用泥金和瓷青紙,靈感就來自故宮館藏的康熙龍藏經,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第一時間來看展給予鼓勵。圖/抱雲齋提供

師大美術系前系主任暨藝術家程代勒教授蒞臨指導。圖/抱雲齋提供

活躍國際藝壇的水墨畫家李重重(中)於開展第一天蒞臨指導。圖/抱雲齋提供

巴西藝術家奈兒(Nele Azevedo)和國際策展人菲利浦到訪,藝術無國界地深入交流。圖/抱雲齋提供

藝術家江心靜和夜懸明鏡青天上裝置藝術作品。攝影鄭映航。圖/抱雲齋提供

藝術家江心靜和夜懸明鏡青天上裝置藝術作品。攝影鄭映航。圖/抱雲齋提供

展覽資訊:

【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

展期:112年9月20日至10月1日

地點:中正紀念堂 三樓4展廳

【雲溪・演算—江心靜創作展】

展期:112年11月22日至11月29日

地點: 國父紀念館 德明藝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中正紀念堂 藝術家 裝置藝術 中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最炸藝術節!8月兩廳院「夏日爵士」從經典到前衛,5檔節目曝光!

時隔30年經典再現!無垢舞蹈劇場《醮》本週重返國家戲劇院

「故宮100+」百年院慶活動預告!多國合作策展、文創周邊及院史漫畫引期待

11詩人、600史料照!臺文館《詩人的側影》重返瘋漢詩年代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