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雞農買石材 竟買到2.4億年前娃娃魚祖先化石

澳洲發現娃娃魚的祖先、生存於三疊紀的兩棲類古生物。圖為畫家Jose Vitor Silva根據化石創作的想像圖。圖/取自澳洲博物館
澳洲發現娃娃魚的祖先、生存於三疊紀的兩棲類古生物。圖為畫家Jose Vitor Silva根據化石創作的想像圖。圖/取自澳洲博物館

1990年代末,一名退休雞農從住家附近的岩場購買石頭,本想用來建造花園的外牆,結果意外在岩石中發現古生物!該生物外表類似於娃娃魚(中國大鯢),但體型較大,身長估約1.2米,上顎還長著一對釘子般的獠牙。

澳洲及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Sydney)科學團隊近日為該兩棲類古生物命名,並將研究結果8日出刊於「古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任職於澳洲博物館及新南威爾斯大學理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哈特(Lachlan Hart)表示,新物種學名為Arenaepeton supinatus,意思是「仰臥的沙中爬行者」。哈特表示,這個化石難得在於,生物頭部及軀幹骨骼仍有連結,部分軟組織甚至有保存下來,化石中可見皮膚輪廓。

哈特表示,這個化石屬於已滅絕的離片椎目(temnospondyls),物種出現時間略早於,且生存時期與恐龍略有重疊。據BBC及澳洲博物館,該生物存在於2.4億年前(三疊紀)雪梨盆地的乾淨河流與湖泊中,可能以其他古魚類為食;除了該生物外,目前已知同一時期的兩棲類生物並不多。

哈特說,該生物外表類似於娃娃魚(中國大鯢),尤其是頭型的部分,但從化石的肋骨尺寸以及軟組織輪廓來看,乾生物體型應比娃娃魚碩大得多,並有數顆尖牙,包括上顎一對犬齒般的獠牙。該生物身長估約1.2米,體型較同時期的類似物種大的多。

哈特指出,世界上最後的離片椎目生物出現在該生物之後1.2億年的澳洲,部分體型非常巨大;離片椎目存在時期橫跨了2次物種大滅絕,「也許體型變大的演化趨勢有助於牠們生存」。

澳洲博物館古生物負責人暨新南威爾斯大學生物、地球及環境學院(UNSW School of BEES)資深講師麥柯瑞( Matthew McCurry)博士表示,這是新南威爾斯近30年來最重大的發現之一,也是澳洲古生物史上的關鍵發現。

據BBC,今年稍晚,該化石將於澳洲博物館常態展出。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澳洲 化石 博物館 恐龍

逛書店

延伸閱讀

2024金馬影展《虎毒不》奪奈派克獎!一同回顧歷屆金馬獎香港電影新力量

高雄哈瑪星鐵道園區「鐵道音樂市集」15家創意鐵道便當限量嘗鮮

2024 Pinkoi Design Fest沉浸式聖誕市集鎖定「怪、速、準」禮物商機!七大主題設計品牌

北美館「2024臺北美術獎」公布!邱子晏《曼德拉記憶》勇奪首獎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