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1號坑三度挖掘 發現佩劍俑解開「王負劍」之謎
兵馬俑一號坑日前進行第三次發掘,公布多項考古成果,這次挖掘目前清理出陶俑220餘件,陶馬16匹、戰車4乘、鼓2處、鼓槌1處、漆盾1處、籠箙3處,並發現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共千餘件組。
齊魯晚報網報導,此前考古研究顯示,秦俑一號坑分為11個過洞,本次發掘集中在俑坑的中後部,包括8—11號過洞,8—10號隔牆,以及俑坑的北部邊壁。
來源:YouTube
專家介紹,通過本次考古發掘,進一步發現秦俑一號坑軍陣的部分排布規律。領隊申茂盛介紹,前區排列全部是戰袍俑,是前鋒部隊;兩側是介幘俑,中間的俑頭上是圓髻;後邊則全部是扁髻俑,不同的髮式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可能在作戰過程中承擔的任務也不同。
根據密度推算,秦俑一號坑陶俑、陶馬有6000多件,構成車兵、步兵大型方陣,再結合二號坑、三號坑,步兵、騎兵、戰車以及指揮機關交相呼應。現有研究通常認為,這些兵馬俑是秦始皇的衛戍部隊,按照秦漢時期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或許這些兵馬俑能反映出秦代排兵布陣、橫掃六國的歷史場景。
據報導,本次考古發掘,秦代「遠射兵器」的真實面貌也清晰起來。目前已發現幾十件長兵器,有鈹和戟這兩種。
鈹是將類似短劍裝在長柄上,與現代的刺刀相像,本次發掘還訂正了過去將鈹視為短劍的錯誤。戟則是前矛後戈的組合體,現場有兵俑手握長兵器,歷經2200多年埋藏,兵器木柄早已腐壞,但兵俑緊握的手勢未改,力量感依然十足。
這張考古學家拍下的照片,記錄了秦俑佩戴青銅劍的最初姿勢,「史記·刺客列傳」中關於荊軻刺秦王,有「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的記載,此發現為「王負劍」的姿勢謎團提供線索。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