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家畫廊」在哪裡? 空總成史博館最新對手
文化部長李永得昨首次透露,文化部將提出在空總興建融合當代博物館和國家畫廊概念的國家級博物館,讓台灣美術界討論多年的「國家畫廊」議題再度浮上檯面。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認為,空總的地點和面積都很適合興建台灣的國家畫廊;史博館前館長黃光男則認為,史博館擁有紮實的研究、行政系統與品牌地位,是轉型為「國家畫廊」的最佳選擇。
台灣美術界討論成立展示台灣經典畫作的「國家畫廊」多年,文化部長李永得永得昨上資深媒體人黃光芹主持的網路節目「新聞不芹菜」,表示文化部若能獲得空總的土地使用權,將提出興建融合當代博物館和國家畫廊概念的國家級博物館,如羅浮宮常態展示台灣重要畫家作品,吸引國際級觀光客一覽台灣經典名畫。此外也評估可蓋國家級影視場館,如金馬獎固定的頒獎場地。他指出,台北擁有許多文化設施,但「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國家級博物館」,周邊可搭建文創人才的基地,將空總的「當代文化實驗場」概念保留在這裡。
台北的文化場館雖多,但被認為少了一間「國家畫廊」,如倫敦國家畫廊或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定位的國家級美術館,主要功能是展示台灣經典畫作和藝術收藏品。原本鄭麗君擔任文化部長的時代,有意於國定古蹟「台中州廳」設立國家畫廊常態展出台灣本土畫家作品,但與台中市政府政策不合,不了了之。隨著史博館的整修準備收尾,由史博館接任「國家畫廊」的可能性大增。
其實早在1961年,史博館便興建「國家畫廊」展出書畫作品。但史博館典藏作品以中國書畫為主、並有史前彩陶,商周甲骨青銅器、唐三彩、石刻佛雕、玉器等多元展品,並不符合「國家畫廊」的定位。20年前,文建會便有意將史博館當代書畫以外的收藏移撥其他博物館,如將青銅器交給故宮典藏,讓史博館聚焦「國家畫廊」定位,但因各方意見不一作罷。
何政廣分析,台灣一直缺乏展示台灣經典畫作的國家級美術館,國美館是廢省後由省立美術館升級為國立美術館,但從館藏到建築都不符合「國家美術館」規格;北美館則太偏當代藝術。而史博館則是空間太小,青銅器等鎮館之寶要移交也有難度。「最適合的是蓋一個全新的國家級美術館。」他認為空總的首都中心位置和面積都非常適合,這個地點做「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太可惜了。
但黃光男認為,史博館和周圍的國家圖書館、台博館南門園區整合起來「是一個世紀的記憶」,而且史博館擁有成熟的行政體系、研究人員,轉型為「國家畫廊」水到渠成。他認為,史博館的青銅器等藏品不須轉移,可以和台灣經典畫作一起展出,符合李永得「融合當代博物館和國家畫廊概念的國家級博物館」定位。至於展場空間不足,可以將典藏室移往他處,讓史博館全館都成為展覽空間。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