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北國際書展/愛讀書的經濟學家《隱藏的說客》

文/洪財隆(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本書作者)

我是一個經線民認證,喜歡看書的人。二〇二〇年九月我到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走了一趟,成為過往「政治監控類」的第七十九號閲卷者。

計畫研究人員告訴我,被監控期間(一九八六~一九九一)的檔名掛在「安苑專案」之下,大概有一百六十頁。我一時會意不過來,望文生義暗暗自喜,想說我不正是彰化「芳苑」人嗎?竟然有人為我特設專案。後經深諳那段歷史的前輩提醒方知,這個專案其實是八〇年代調查局為「安定學苑」而佈建的計劃之一。

檔案内容不外是當年參與社團(新聞社、校刊青年社)、辦地下刊物《春雷》、校內外爭取言論自由,乃至校際學運串連等資料和照片。勾起一些青春回憶之餘,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除了有一封我寫給當時《自立晚報》總編輯的信之外(希望報社針對校園民主舉辦座談會),再來就是看到一份「親蒐」等級的「密告」。

洪生現任「法商新聞」負責人,性喜閱讀。缺點是不專心、愛胡思亂想。

這位曾在我身旁,悄悄觀察我的另類「密友」,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必須做這樣的事,心地也許不壞,否則不會只交這種好像交差了事的報告內容吧。雖然對我的描述還算中肯,但說我不專心一節恐怕有待商榷。我應該是一個容易入戲的人。

記得地點就在福隆,那件發生在大學迎新之夜的事,也許能當佐證。那是系上助教對我們所做的心理測試遊戲。他要班上一共十來個同學,圍著海邊沙灘上的篝火,手牽著手,然後閉上眼睛。「闔眼夠久、想得夠虔誠,就會有一件好事發生。」助教故作神秘地說。

當時我是真的相信了,所以沒太多遲疑就跟著大家閉起眼睛。除了海浪聲之外,過了好一陣子安靜時刻之後,我聽到身旁陸陸續續傳來笑聲。此時才突然驚覺,原來這是捉弄新生的遊戲,而我是這群新生當中,最後一個張開眼睛的人。

我常在想,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我至今還能寫作。

進入公共領域的冒險

二〇一七年二月我到公平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公平會」)服務,人生歷練和寫作篇章從此更加豐富。我看到公權力的規範力量、獨立機關嚴謹的運作模式,更近身觀察到「公務人員」此一「人種」(species)的思維模式和有趣的地方。和民營企業以「利潤」作為行為動機或實質限制大不相同,公務機關講的是法定任務,按理更是公共利益的守護人。

本書主要的內容和構想都是在這段期間發展並完成。寫作風格也和以往稍有不同,而有更多「我」的現身「說法」。〈主筆之夢〉這一章描繪了早年的學思過程,也預示了一位經濟學「游俠」的產生和命運。因緣際會,不少書中提及的事件我都親身參與,甚至曾在風波中站在第一線,例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論戰、高通公司(Qualcomm)的處分及和解案,這兩件事情都對台灣影響深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說來荒唐但有趣的衛生紙之亂(二〇一八年),我也不遑多讓,平亂有功。

人類的主要關懷不外安全、公平和經濟成長(效率、治理、繁榮)這三大主軸,台灣也不例外。尤其是疫情爆發、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在習近平統治下,對內集權,對外擴張,日益成為區域和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之後,安全關切更勝以往。所謂安全,廣泛而言,也包括個人和家庭層次的經濟不安。

這些關懷其實也是我向來據以為文、評判與評價政策好壞的標準,甚至是我的行動信念。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更是安全的基礎,自不待言。重點在於,公平和成長都是發展的一部分。至少就何謂公平這件事來說,不僅是古老的爭議,更是言人人殊。

公平正義能否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我不知道。但寧願相信那是一種文明(在某些領域甚至可發展成權利),而愈是文明的社會,愈重視此一價值。這幾年在公平會的執法經驗,也讓我對公平理念有更多的實踐和思辨機會,〈何以應該在意公平這件事?〉以及〈來自法蘭西的浪漫〉等篇即是心得。

公平會就是國際上所通稱的競爭法機關,職司市場競爭秩序和廣義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除了聯合行為和不實廣告之處分,以及企業結合(併購)管制等重大案件比較容易有新聞之外,外界對這個政府單位並不是很瞭解,甚至抱有不少迷思,對於機關名稱、物價管制和獨立合議機關的設計宗旨等等都不甚清楚。由於擁有主場優勢,我特別在本書做了一場公平會導覽。

「讓市場及其運作為人民而存在。」(Making markets work for people.),這是法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提洛爾(Jean Tirole)對競爭法機關的高度期許。

近年來數位經濟興起,谷歌和臉書等科技平台的非傳統營運模式,不僅引發競爭疑慮,更對競爭法機關帶來許多挑戰。平台經濟學的特色為何?數位廣告市場和新聞合理議價(付費)等議題,如何獲得解決?各界都很關心。

就像月亮有光輝皎潔的時候,也有其黑暗面。隨著營運規模和範圍日益擴張,技術不斷翻新,跨國科技巨擘對人們日常生活的穿透,以及既有秩序的顛覆力,卻也逐漸教人心生敬畏。各國皆然,面對方興未艾、跨領域(競爭議題、消費者保護、隱私權或數據使用)的數位治理問題,競爭法機關莫不扮演積極角色,如此一來方能事半功倍。

可惜目前台灣的政策注意力似乎並不在此,加上往往陷入「管制會妨害發展與共榮」(實則互補)的迷思,以致對數位平台的法制規範遠遠不足。長此以往,絕非國家社會之福。躬逢其盛,我也為文表達看法,在本書提出我的觀點。

至於「進入公共領域的冒險」,是因不久前看到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一再提及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的這句話,深有所感。能夠參與並推動公共事務,的確有其浪漫之處,更是上天賜給人的一份禮物。

書名:《隱藏的說客:一名經濟學家與台灣經濟安全、公平、成長的探索之旅》
作者:洪財隆
出版社:衛城出版/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3年2月1日

加入行為經濟學的視角

如果問我,這幾年下來最值得一提的成就是什麼?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二〇二二年的年初參加西洋棋國手選拔,竟然得以挺進複賽。即使最後未能進入決賽,但對我這個業餘的愛好者(隸屬於黑馬棋社)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榮耀。

其次是透過演講、寫作、參與群組討論,分享我對行為經濟學的體會,而且或多或少也激起些漣漪。後來有幾家出版社還曾主動寄來相關新書,希望我幫忙推薦,甚至導讀。

這應該就是行為經濟學者,保羅・多倫(Paul Dolan)所說的幸福吧。有意識地去從事、推動某件事情,也就是具有目標感,並從中得到樂趣。

雖然坊間關於行為經濟學和推力的書已經不少,但相信近年來我對此一新興學門的探索,仍具參考價值。甚至,本書的書名「隱藏的說客」(hidden persuader),也和此一脈絡有關。在西方學界,隱藏的說客原指廣告,亦即藉由提供文字、影像和符號來推銷商品或服務。我則將之引申為透過寫作來推銷理念和想法。此外,年輕時候夢想成為一名報社主筆,不也正是另一種隱藏的說客,默默為社會提供有趣且有用的參考點。

最近重新翻閱凱因斯《預言與勸說》(Essays In Persuasion)一書的作者序,發現裡面有些話還真教人觸動,相關語法後世更是不乏仿效者。世局變化、人生幻化,在此特別援引如下,算是回應年輕時候走向經濟學的那一份初衷。

要努力讓經濟問題退到後座,不再困擾我們——這當然不容易,因為現實世界一直都存在著短缺、貧窮,乃至階級和國家之間的經濟鬥爭。如此一來,人們才有更多的力氣去回應真正重要的問題,亦即關於生命、人群關係、創造與信仰。

最後,能夠成書要特別感謝木馬文化社長蕙慧姊的賞識和邀請、衛城總編輯惠菁的寶貴意見和鼓勵,以及責任編輯立恆的耐心討論和協助。紐約市立大學經濟系周鉅原教授和央廣賴秀如董事長,一為前輩、一為多年好友,謝謝他們百忙之中慨然賜序,為本書增光。

書的內容不敢說絕無疏漏,但對一個整天喜歡和想法、文字玩「摔角」的人來說,如何把事情說得通又說得漂亮,這份誠懇肯定是有的。

│愛讀書的經濟學家:《隱藏的說客》新書發表會│

◾主講:洪財隆∣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隱藏的說客》作者

◾時間:2023年2月4日 週六 14:15-15:15

◾地點: 讀書共和國(B1209攤位)人文沙龍

◾人文沙龍:

洪財隆,是一位喜愛讀書思辨的經濟學家,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委員。在最近出版的新書《隱藏的說客》中,洪財隆以半自傳式的筆法,帶領讀者走上一趟幽默、睿智的另類經濟學之旅。

這場新書發表會,將由作者現身說法:他是如何走上這趟趣味橫生,又充滿台灣經驗特色的經濟學之旅的?洪財隆從他的經濟學養成,與長年參與公共事務的視角,提出他對「經濟學可以如何造福人群」的回應:經濟學家也能用文字和思想,踏著優雅的步伐,為社會提供有趣、有用、思考共善的參考點。而他在公部門親身經歷的兩岸ECFA、公平會高通案等,與台灣社會追求「安全、公平、成長」的旅程,也幫助我們從台灣視角認識經濟學。

有一種經濟學家,就如隱藏的說客,為共善而生,因懷抱價值而奮力說服----歡迎來到書展現場,與這位隱藏的說客相遇!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台北國際書展 衛城出版社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成功進軍國際的台漫!LINE WEBTOON超過400萬點閱《要是未曾相遇就好了1》上市

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不思議童書作家的另類繪本史《繪本不思議》

OMIA學東西讓今年聖誕節不一樣!好物選品再送學習體驗券

受瘂弦啟蒙文學創作之路——林文義新書《我愛過的八○年代》發表會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