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新展「洄鳴」臺灣藝術家林彥君循聲造夢、補捉詩意記憶

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個展,邀大眾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圖/北美館提供
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個展,邀大眾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圖/北美館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最新展出「洄鳴」為2021年「臺北美術獎」首獎林彥君的全新創作計畫。延續其深掘聲音與記憶關係的創作實踐,加以近期對夢與萬物靈的探索,以聲響捕捉無法眼見的幽微場域,邀請觀者白日做夢,踏足生與息、睡與醒、寂與聲臨界的夢迴之境。

展出作品與創作靈感

本展由兩件作品構成60分鐘為循環的旅程,包含聲音雕塑裝置《夢鳴》15分鐘的聲響演出,以及空間聲響裝置《洄道》45分鐘的敘事。《夢鳴》由16件音響驅動的翅型機械裝置與聲景組成,以錯落編排的聲波驅動翅膀結構拍動、發出振翅的微響,其中機械構造與藝術團隊「穀米」共同研發。作品靈感來自藝術家舉辦共眠聆聽實驗時,陪伴一隻蜻蜓度過牠此生最後半天的經驗。是日午後,林彥君與共眠者在附近森林尋找夢中的溫室時與牠相遇,蜻蜓自此攀附在藝術家左手上,時而振翅變換姿勢,和她一起經歷自然環境裡的寂靜與微聲;直到午夜牠翅膀不再靈動,悄然離世。透過《夢鳴》,林彥君試圖捕捉記憶中蜻蜓振翅時稍縱即逝之聲響,以及生命的生息韻律。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16聲道音響驅動機械、電子零件、音響、塑膠、玻璃、鋁合金、鐵,15 分鐘,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16聲道音響驅動機械、電子零件、音響、塑膠、玻璃、鋁合金、鐵,15 分鐘,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洄道》詩意重現隧道立體聲

空間聲響裝置《洄道》由林彥君與藝術家 Gediminas Žygus 共同創作,以曖昧朦朧的詩意語言探討隧道的存在形式,並尋覓現有知識體系的中介地帶。故事從在山洞躲雨的兩位陌生人展開,他們耳聞山中有個螺旋型隧道,走到中心處便能通往平行世界的海螺中,接著一直向外走便能抵達夢之海洋。由於洞穴的迴聲異常悠遠,他們臆測此地即為隧道入口,並決定一探究竟。與此同時,自然之靈不停地穿梭在隧道與海螺之間,用耳語編織著山與海洋的傳說與記憶,在空間中盪漾。敘事主要由聲響推進,藝術家在幽暗的長型空間,佈署12個音響組成的空間聲響系統,細緻地重現隧道環境的立體音場,帶領參與者循聲穿梭於不同時空維度的過渡地帶。作品的音場設計源自藝術家2023年赴知名柏林聲音研究機構「MONOM」駐村時,與機構團隊的合作成果;此作之創作元素亦曾以30分鐘的聲響裝置與表演形式,在柏林同心圓結構的水塔「Großer Wasserspeicher」呈現,為德國跨領域藝術平台「Creamcake」主辦的系列展演活動之一。

「洄鳴──林彥君個展」展場圖,2024,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與 Gediminas Žygus 共同製作,《洄道》,2024,空間聲響裝置,12 聲道音響系 統、影片,45 分鐘。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2021年,林彥君以《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獲臺北美術獎評審團推舉為當年度首獎,作品提取儲藏在塵埃中的環境聲景與空間記憶,包括人耳無法觸及的聲音與頻率;透過沉浸式音景,邀請觀眾經由聆聽塵埃開啟對環境的知覺與想像。近年她主要在歐洲活躍創作,2022年更獲英國當代藝術學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委託創作聲響展演,透過聲音探索醒睡之際的感知變化,以及「傾聽」如何促成知識生產。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表示:「『臺北美術獎』為臺灣藝術界的重要獎項,北美館透過邀請首獎舉辦個展,鼓勵獲獎者持續深化創作。今年林彥君以如詩的空間敘事,用聲響營造出感知邊界消融的迷濛夢境,邀請觀眾聆聽不同形式的存有。」

「洄鳴」自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於北美館展出,並於2025年1月11日(六)推出藝術家座談,由人類學家謝一誼主持,邀請本展藝術家林彥君,與藝術家東冬.侯溫,從夢、海、泛靈、多物種溝通等角度討論創作。詳細資訊請關注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或北美館臉書專頁。

「洄鳴──林彥君個展」開幕暨記者會合影:北美館副館長蔣雨芳、藝術家林彥君。

展演資訊:

洄鳴──林彥君個展
展期:2024/12/14-2025/03/02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E展覽室

「洄鳴—林彥君個展」藝術家座談
日期:2025年1月11日(六)14:30-16:30
地點:北美館地下樓D展覽室

講者:
主持人|謝一誼(國立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博士級研究員)
與談人|林彥君(本展藝術家)、東冬.侯溫(藝術家、兒路創作藝術工寮創辦人)
座談內容:由人類學家謝一誼擔任主持人,本展藝術家林彥君,與藝術家東冬.侯溫擔任與談人,從夢、海、泛靈、多物種溝通等角度談談他們的創作。本座談免預約報名,自由入座,須先行購買門票入館,並請配合觀展與購票須知。活動內容如有更動,請以官網公告為準。

「洄鳴──林彥君個展」主視覺。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藝術家介紹

林彥君
生於1990年,現居臺北與柏林,目前生活與研究於墜落的狀態之中,墜落於沈睡、墜落於夢醒、墜落於未知。藉由創作,她慢慢地調頻至細微的存在與感知邊界的地帶,與萬物靈相遇學習。她的創作以空間裝置的形式呈現,其中包含雕塑、聲景、夢、表演、合作、與虛實故事,並著重於物質作品空間之外聲音與意識構造的虛空場域。林彥君於倫敦金匠大學取得藝術碩士,近期展演包含:英國倫敦ICA 當代藝術學會、臺北市立美術館、德國柏林MONOM、德國柏林 Creamcake 藝術祭、立陶宛維爾紐斯當代藝術中心、德國柏林 SAVVYContemporary、瑞典馬爾默 Skanes Konstforening、德國慕尼黑 Britta Rettberg 藝廊等。

講者介紹:

謝一誼
人類學家,專長為藝術人類學、多物種理論、新物質論與都市人類學,現為國立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博士級研究員、清大人類所兼任助理教授。她曾參與「台灣海筆子」於東亞各地的帳篷劇行動;2016年於上海紐約大學藝廊策展「離散視覺藝術(Diaspora Visual Art)」;2017-2019年間參與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藝術與公共政策學系(Department of Arts and Public Policy)的跨國計畫「關鍵合作(Critical Collaboration)」;2022年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計畫下,展開「海水遇場:島嶼潮濕美學」藝術計畫,同年擔任兩廳院秋天藝術節「寫給滅絕時代」一劇田野顧問與戲劇構作;2023年在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支持下,開啟「水生四城:赫爾辛基、威尼斯、海港高雄、盆地臺北的潮濕宇宙」藝術計劃,2024-2025年的「Contested Waters 涉水而渡」計畫,將於臺北鳳甲美術館、高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以及威尼斯「S.a.L.e Docks 藝術空間」三地跨國展出。

東冬.侯溫
來自太魯閣族銅門部落,是兼具文化傳承與前衛創新的藝術家。在部落中他是口簧琴、歌謠、巫師及儀式的傳統傳承者;在創作上則是行為表演、影像藝術、環境劇場的跨界藝術創作者。他跨越形式的創作,靈活運用傳統祭儀、傳說等概念,顛覆性別與美的探求;另成立兒路創作藝術工寮,與各族群年輕人一同致力文化承傳。近年作品《遊林驚夢:巧遇Hagay》於2020年成型,2023年開始發展劇場版,與導演鄭淑麗攜手改編原始文本,更新舞蹈編排、音樂風格與服裝設計,同時加入即時動態捕捉、影像處理等舞台設計,以科技詮釋多元性別的錯綜複雜,以及編織與狩獵的知識傳遞,預計2025年3月在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首演。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北美館 藝術家 展覽資訊 古蹟 裝置藝術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中台世界博物館特展大年初三登場!揭密佛教藝術中「神奇寶貝」的智慧密碼

故宮南院特展「群生藝相」26組件書畫精品解碼寓意與奧秘

2025台北國際書展/盤點12大必看特點:首創主題書牆、AI與真人作家協作辦展引期待

古代版「新春貼圖」?故宮北院推4大書畫展 國寶細緻傳情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