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誕辰130週年!臺博館特展以8件真跡向臺灣的自然力對話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

今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誕辰130週年紀念,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8件原件畫作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從早期知識份子視野與臺博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帶大眾一起重新發現臺灣的獨特之處。

今(2)日開幕典禮上,文化部長李遠、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嘉義市長黃敏惠、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日本防府市市長池田豊等各界貴賓均到場觀禮。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讓他回想起39歲時做紀錄片《尋找臺灣生命力》時,生物系畢業的他特別想以大自然來比喻臺灣,也正巧在當時他看到陳澄波的畫,即便被提醒有關二二八的事是不能碰觸的,他還是堅持將陳澄波放入紀錄片中,並且開始一段追溯陳澄波經歷及作品的過程。

「紅是風,紅是火,紅是心,紅色是我傾吐在畫布上永不止息的歌。」李遠說,陳澄波是用歌唱的心去面對自己的畫,陳澄波應該是一個很快樂的人,也是一個很幸福的人,陳澄波也想藉此來描繪自己所有的作品。李遠說,在多年追尋陳澄波的旅程後,今天來到此與陳澄波再次相遇,看到陳澄波的畫與臺灣的植物、動物、礦物等結合,終於看到陳澄波用他的畫,畫出了臺灣真正最核心的生命力,「我非常感動」。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柏表示,在陳澄波百二紀念展之後,他一直思考陳澄波的畫除了藝術史、藝術界之外,有沒有與大眾接觸的其他面向,最終選擇與博物館進行對話。在討論的過程中,他發現過去旅外30年,想著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表達屬於臺灣的精神,最後竟然在自己家的阿公畫作中找到答案,「自然」就是臺灣宜居的答案。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陳澄波的作品如〈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等油畫畫作破題,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討論與臺灣相遇而影響臺灣的自然現象,如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等的獨特性,以及這些自然現象和所造成的物種高歧異性,交織成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進而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包含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等,闡述這塊土地上因這些現象匯集而擁有的一切。

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表示,很多人第一時間很難將博物館與藝術連結在一起,此次陳澄波百三特展,不僅是對陳澄波藝術成就的回顧,更是一次探索臺灣文化與自然的機會,展覽從藝術畫作著眼,結合「北回歸線」、「季風」與「黑潮」3個匯聚在臺灣的自然力,深入探討這些自然現象如何共同塑造了臺灣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特色,是一次很特別的嘗試。

臺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透過畫筆記錄臺灣,為這塊土地留下了一幅幅動人的風景,他的畫作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一種對自然的讚美與思索,透過陳澄波作品,彷彿搭上時光機,可以更加貼近這片土地,感受其中蘊含生生不息的力量。

策展團隊表示,「走揣・咱的所在」與其說是特展名稱,不如將它看成是一則討論公共議題的邀請卡,邀約大眾藉著陳澄波的油畫作品,觀見我們腳下的母土,這個自然力、地理性永續祝福的「所在」。更多展覽詳情見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或臉書社群查詢。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地點:臺博館鐵道部園區(臺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號)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週一公休,遇國定假日或活動另行公告)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覽主視覺。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覽一隅。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陳澄波作品〈北回歸線地標〉。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部長李遠欣賞陳澄波畫作〈玉山積雪〉。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覽一隅。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展場一隅「北回歸線與季風的交匯」。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走揣・咱的所在_:陳澄波百三特展」結合臺博館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討論與臺灣相遇而影響臺灣的自然現象。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立臺灣博物館 展覽資訊 陳澄波 二二八事件 博物館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國美館跨域創作展第三彈!「烏托邦的倫理機器」探索AI如何理解人類的道德界線

蔡英文、梵谷現身華山《微型藝術博物館》!21位國際藝術家、200+件創作、5個隱藏彩蛋等你來挑戰

南美館人氣BL展覽「吾妄之境」特邀台日漫畫家現身簽名會!交流創作靈感、挑戰與動人故事

海外首站登陸台灣!《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從手稿畫到立體模型,回顧日本動畫史與宮﨑駿代表作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