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溺浮沉洄」展覽 見證藝術家許雨仁逾50年的創作與探索旅程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對我來說,創作的目的不在於畫技演練。而是在自由、解放的前提下,發掘「真實我」,發展「個性我」的一種活動;是一種建築結構狀態,或是一種內在生命能量的精神旅程。──許雨仁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自5月18日至9月8日於(北美館)二樓正式開展,呈現許雨仁1970年代起至今橫跨50餘年之創作,包含各時期的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作品,以及藝術家個人的手稿、筆記等,為其首次大型階段性回顧展覽。今(5月17日)舉辦開幕典禮暨記者會,北美館王俊傑館長指出:「許雨仁雖以水墨作品受注目,然而其創作內容及思考極為多元且具獨特性。回顧許雨仁的創作歷程,不僅作為理解現當代美術系譜中,有關水墨與各種類型的交互變革與創新,更展現他對於藝術的熱愛及內在本質的追求,並不斷超越自我侷限的探索過程。」

許雨仁1951年出生於佳里,1975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畫組。求學時期,他便執意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並曾師事臺灣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此學習歷程為他往後的創作思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畢業赴金門服役,正值八二三砲戰,促使許雨仁關注生命存有的議題。1979年於美國新聞處(臺北美國文化中心)首次舉辦個展後,展開十年內三度往返臺灣、美國的工作與生活;1989年返臺定居,將藝術實踐回歸自己的家園,開展極具自我風格的系列作品。

展覽標題以「溺、浮、沉、洄」為名,藉此傳達許雨仁沉浸創作中深究藝術的本質,字詞間有關水與動態的意象,映現藝術家泅泳於人生經歷的浮沉復返間,仍堅持創作的精神。本回顧展由北美館策展人廖春鈴、林宣君策劃,整合美術館典藏、民間機構與藏家的收藏,展出三百餘件水墨、油畫、複合媒材等系列作品,及呈現藝術家甚少曝光的手稿、速寫,溯源其繪畫發展之歷程。展覽規劃七個子題「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雄山大水,誰知多少?」、「立在石堆裡的自畫像」、「不盡的山山水水石石」、「點、生出了斷點斷線」、「墨墨純純,色色生生」及「慢然鬆生」,命名摘自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筆記詞句或作品標題,試圖貼近藝術家的視角與心境,提點出其創作歷程及各階段的發展與突破,呈現個人既是探索藝術、亦是思辨人生的波動痕跡。

堅持藝術的原創性,確立個人風格

在李仲生的藝術觀念引導下,許雨仁深受自動性素描書寫的啟發,以及對於藝術理解的啟蒙,得以思索自身創作脈絡的發展,並思考何謂藝術的原創性。80年代往返臺、美之間工作時期,忙於實踐生計的同時,持續以筆記和速寫,記錄自我對於生活與創作的各種觀察和想法,其內容充滿內省式、自我詰問的思維;在紐約藝術與文化的衝擊下,許雨仁強化對於當代語境的自覺性,更進一步引發他對於自我文化定位的探索與感知。

許雨仁的作品類型包含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等,在東西方藝術的探索之中,對水墨的探究與筆墨表現的開創未曾間斷。1996年,許雨仁首次以水墨作品發表個展,迥異於之前油畫濃厚稠密的風格,其用筆清簡、畫面採大量留白,他將記憶中綿延無盡的自然景致,切割成零星築構的片段風景,以此憶寫生命歷程並回應現實的環境變化,並透過紙幅、筆法、空間佈局、題字結構等形式,鬆動傳統筆墨規制,開展當代水墨的嶄新視角。

2000年延續對於人類與自然的敘事與思辨,許雨仁到花蓮臨海的工作室後,綻放另一番風貌,他以直式水墨畫的畫幅創作,開創表現山海景觀、涵納宇宙星體的「海洋書畫」系列作品,進一步表現細膩的造景寫意。2006年前往中國北京駐村近兩年,發展與傳統山水畫密切對話的「細筆」系列 ── 從空間的留白推展至線條的留白,並開創極具獨創性的「細筆斷續線」筆法,此一轉變既是筆法的開創,亦是許雨仁對於留白觀念的實踐;也在此時,他發展了講究落筆快速、捕捉直覺意象的「粗筆」系列。

墨色點線之間,探尋藝術與觸動生命之源

許雨仁一直以不設色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筆墨世界,約在2010年,其水墨畫迎來色彩的加入。延續藝術家面對媒材不設限的態度,他將水墨、壓克力和油畫顏料交織使用於作品中,以當代的觀點執筆持墨,創新的同時亦找尋與傳統的共鳴,探索不同媒材與載體的融合。透過「彩墨」、「彩筆」、「豆腐板」系列作品,及發表於2007、2008年的數件油畫,我們得以看見藝術家用色之自由,並藉此領略他所體會:「我們對世界的觀看,是先看到色塊,再看到形象、輪廓。先透過顏色感受,接著才去辨識、分析」。

文字亦是許雨仁作品中風格獨具的存在,其作品經常見由疊字、短句構成的詞句,可以與圖像形成既記敘又互補的對應關係,有時候甚至成為作品的標題。藝術家指出源自於耳語記憶中,童年時祖母經常以疊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他亦透過文字層疊轉化語意,以隨筆或格言般的韻文,藉由圖像語彙結合文字的韻律,融入他對生命的感懷。近年以「慢然鬆生」的心境為創作之道,〈小島尾尾浪‧波的書焦墨寫〉為長達近26公尺的橫幅作品,藉由筆刷行走的墨色濃淡,混融、鋪陳出似書亦畫的視覺意象,體現潛意識般的情感深意,映照著關於生命悠悠的詩篇。

綜觀許雨仁階段性的回顧展,展現其不輟探究繪畫的各種表現,於具原創的景致中精煉地傳遞個人對於自然土地及生命境遇的哲思。本展覽亦規畫教育推廣活動,6月29日舉辦展覽漫遊,由藝術家許雨仁、藝術研究者張芳薇(前北美館副研究員),一同帶領觀眾發掘藝術家筆下蘊藏的原創性和生命故事;8月10日藝術家工作坊,則由藝術家引導大家探索畫筆的各種可能。相關展覽及活動資訊請參見北美館網頁或追蹤臉書專頁(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關注。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HSU Yu-Jen: A Retrospective

展期:2024/05/18-2024/09/0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覽主視覺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許雨仁,《我在自然和宇宙間玩-1》,1975,廣告顏料、蠟筆、水彩、墨、紙,79.5×110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許雨仁,《自畫像》,1982,墨、報紙,59×72公分。藝術家自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許雨仁,《樹上長著白花》,1990,油彩、畫布,130×89.3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許雨仁,《彩墨系列之四十三》,2013,彩墨、紙, 137.5×69.5 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許雨仁,《小島尾尾浪‧波的書焦墨寫》(局部,展場照),2022,墨、紙,69× 2580公分。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開幕典禮暨記者會合影留念,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開幕典禮暨記者會全體合影,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覽資訊 原創 藝術家 水墨畫 臺南 繪畫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抽獎】夢幻綺麗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7大展區、10件作品一次開箱!

臺博館「捷克城堡與堡邸」窺見中古世紀貴族日常及歷史

雜誌公會「數位媒體編輯二日重磅特訓」資深媒體總編教你超強實戰心法

南美館「極度維面」探索臺南當代藝術軌跡與文化能量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