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博館「當我們同宅一起」特展 從40處公宅設計建構宜居生活想像

「當我們同宅一起」特展從公宅演進回望百年來對於「宜居」的公共住宅設計和社會價值觀演變。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當我們同宅一起」特展從公宅演進回望百年來對於「宜居」的公共住宅設計和社會價值觀演變。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及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透過各國及臺灣上約40處的公共住宅設計案例,回望百年來對於「宜居」的公共住宅設計和社會價值觀演變,即日起至113年11月10日於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廳舍2樓特展區展出。

今(4)日舉行特展開幕式,政務次長王時思、立法委員吳思瑤、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署長徐燕興、清華大學教授吳光庭、實踐大學副教授王俊雄、輔仁大學副教授陳國偉、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梁豫漳、臺灣學會主任委員徐昌志、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楊英風美術館館長王維妮、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秘書長蔣雅君等貴賓均出席與會。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文化部與內政部合作,導入藝術銀行於公共住宅中,希望達成理想生活的體現,除了住宅硬體外,還有內在身心靈的關注,讓公共藝術能在民眾生活及公共空間中出現。文化部去年協助臺博館代表臺灣成為ICAM建築博物館國際聯盟的機構會員,今年9月則與法國波爾多建築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也將持續與國際建築界建立連結。

對建築文化領域長期關注的立法委員吳思瑤表示,公共住宅是現今的重要議題,新時代的公共住宅為何,是當代政治者、設計產業者、公眾等應不斷思考和探問。此展是臺灣建築文化中心第一檔軟體先行的展覽,期望未來能進一步達成設置臺灣建築博物館的目標。

「公共住宅」是國家面對都市人口膨脹、超過負荷的環境,介入改善居住問題的方法與嘗試,也是一種理想現代生活的實踐。「當我們同宅一起」特展以19世紀以來的公共住宅發展為主軸,呈現各國發展多元公宅設計的努力,並對照臺灣自日治時期、戰後至美援等不同階段的嘗試,從公宅起源、建築功能與設計演變、經濟學等面向切入,帶動大眾對未來公宅或居住生活的想像。

本次展出40處的公共住宅設計案例,包含歐洲最早期的代表案例,1858-1883的「百年前工業合作社的模擬家庭實驗:法國吉斯之家」,白手起家的鑄造業大亨葛丁為他的工廠員工建立了一個合作社社區,將員工共同勞動的成果,以「同等的價值」投入改善員工的生活條件,成為公共住宅制度的啟發。

1919-1922「天空中的街道:荷蘭賈斯圖凡艾芬住宅群」,結合都市「高層塔樓」與花園城市「聯排房屋」這兩種傳統社會住宅的模式,影響了荷蘭現代建築的發展。1960-1970「用模組房間堆砌城市住宅集合體:加拿大人居67」利用預鑄、模組化設計與施工降低成本,並將郊區住宅有花園的生活型態融入都市生活,對國際住宅規劃有重要影響。

臺灣案例包含1935年「南方風土住宅:臺灣臺南東門町市營住宅」、1955年「中美合作自助建屋:臺灣碼頭、礦工、鹽工工人住宅」、1961年「臺灣版住宅:臺灣臺北市敦化南路示範國民住宅」等,是臺灣早期公共住宅發展的重要例證。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未來會持續以博物館角度切入臺灣建築文化推廣,期望能藉由展覽與教育活動向一般民眾推廣建築文化與建築美學的社會教育。本展同時為文化部「淨零排放示範展覽計畫」示範展,是當代關注議題,也是政府重要政策,以「循環使用、減少使用」為策略,展場的展架以可逆式設計,拆解後可移地再使用,同時減少塑化材料使用及印刷品印製數量,為展場設計製作的減碳製作嘗試,也是2050淨零碳排放國家政策具體實踐。

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1955年工業革命後,臺灣引進「居者有其屋」新思維,圖為中美合作自助建屋模型。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部長史哲(中)在策展人沈孟穎( 左)的導覽下,參觀「當我們同宅一起」特展。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部長史哲參觀「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特展。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致詞。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博館「當我們同宅一起」特展展出各國及臺灣歷史上約40處的公共住宅設計案例。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

時間:即日起至113年11月10日(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樓特展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部 建築 展覽資訊 博覽會 歷史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駁二動漫祭」本週末登場!邀集創作者與coser齊聚哈瑪星號、享受DJ電音趴

時尚x美食x手作x馬戲全都有!富邦美術館12/28「風之派對」邀你瘋玩一整天!

木棉花年末派對「漫漫逛 聖誕趴踢」綜合動漫快閃店 《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膽大黨》等熱門周邊歡樂開展

動漫迷與推理迷注意!「名偵探柯南解謎路跑」報名開跑,2025年4月新北、高雄趣味登場!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