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同火的日子」特展 多件珍貴蒐藏首次亮相

「同火的日子:人與火的故事」即日起展至2024年2月25日,引領觀眾從考古學標本中,循序漸進地探索人與火之間的奧秘。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同火的日子:人與火的故事」即日起展至2024年2月25日,引領觀眾從考古學標本中,循序漸進地探索人與火之間的奧秘。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國立自然科學「同火的日子:人與火的故事」特展今(19日)登場,展出近150件及民族學展品,多件為考古學界中,首次展示的珍貴標本,包含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典藏的十三行遺址鍛鐵爐、國立清華大學後山公墓遺址出土清代官帽上的玻璃頂戴等,引領觀眾從考古學標本中,循序漸進地探索人與火之間的奧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焦傳金表示,這次展覽入口以別出心裁的洞穴遺址造景呈現,宛如走進時光隧道,身臨其境史前時代,認識台灣用火歷史的獨特發展進程。本館典藏近10萬件考古學標本,人類行為的演化與生物界動植物一樣,都有適應及變化過程。從考古學標本中能觀察、研究人類「用火」演化的心路歷程,揭示地球上唯一具用火、生火能力的生物,進而創造的文明與文化。

中央研究院前研究員李匡悌說,此次特展將技術與文化轉折點透過在地考古文物展示,解釋現今各種技術發展、文化相似性與差異性。

策展人、科博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李作婷分享,人類除了運用火,還能「馴化火」,例如控制火的溫度、火的出現與熄滅,利用爐、窯等設備掌握火的使用,創造出精采的物質文化,像製陶、煉鐵、燒玻璃等;另外,火在人類精神層面上還有獨特地位,比如燒王船、蜂炮、點香、火祭等儀式。「用火行為」可以看出人類在物質與精神演化的複雜性,探討這兩者間發展的矛盾與平衡。

這次展覽蒐羅國內外7大考古公、私立機構,展示國內鮮少公開、非看不可的標本和圖片。例如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蒐藏的「法國燧發槍」,採用燧石擊鐵的發火方式,它能加快射擊過程,相較火繩槍,攜帶與使用都更便利。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珍藏的鑽火台、火摺子,功能如同現代打火機,還有科博館典藏的鐵火鐮、青銅盒形油燈等。

「同火的日子」劃分「古老火光」、「火的功能」、「燃燒吧」、「伙食日子」、「溫度魔法」、「生命之光」、「療癒之火」7大單元,讓觀眾透過自然史、地質、植物、昆蟲、材料科學及原民科學等多元跨領域知識更認識「火」。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珍藏的火摺子,功能如同現代打火機。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後山公墓遺址出土清代官帽上的玻璃頂戴。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展覽資訊

「同火的日子:人與火的故事」特展

時間:2023.04.19 - 2024.02.25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一特展室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博物館 考古 中研院 歷史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松菸2024原創基地節開展!4件現地創作x4場表演x1間核心展 聚焦瑠公圳與臺北的共生故事

文資局「臺灣民俗性別敘事影像展」挖掘重要民俗中的女性力量

東西方工藝品對決!故宮特展「大美不言」5大展區與20+件必看的亮點展件

大師珍貴手稿來了!《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海外巡迴首站明年1月台灣搶先登場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