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活起來了 桃園十一份美術館展出蔡慶禾書藝創作

人們隱藏口罩下長達三年,傳統書藝能否也有新表情?蔡慶禾寫出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圖/蔡慶禾
人們隱藏口罩下長達三年,傳統書藝能否也有新表情?蔡慶禾寫出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圖/蔡慶禾

位於龍潭的桃園十一份即日起至5月28日展出《詩與韻–我們之間 蔡慶禾個展》,這也是2023年橫山書法館雙年展的平行展。

藝術家蔡慶禾有感於疫情時代人們隱藏口罩下長達三年,傳統書藝能否也有新表情?希望藉由字詞與字詞、字詞與空間之間新關係,引領觀者思考在後疫情時代下,人際關係裡細緻的情感意蘊。

個展今天(8日)舉辦開幕音樂茶會,與會貴賓有桃園市主任王怡真、策展人湯筑凱、前新竹市文化局局長張馨之、詹紹綺人文藝術空間負責人詹紹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桃園十一份觀光園區負責人蔡靜嬇、在地藝術家彭玉琴及音樂家賀淇淇、逢友合唱團張玉容、張梅君、陳育諄等。

策展人湯筑凱指出,蔡慶禾長年以書寫為核心,擁有深厚的書法功底,卻不為傳統框架所囿,作品多提煉於生活細節,試圖透過不斷的筆韻雕琢與多方媒介的嘗試,探尋傳統書藝的當代性。

##疫後藝術新變化?當代書藝思索「我們之間」的疏離

他指出,在這次展出,蔡慶禾提出了一種以「距離」作為方法的可能性實踐與空相體認,藉由字距與行距、作品與空間虛實互文的佈白呈現,思索「我們之間」或疏或密的交流距離,亦回應2023年橫山書藝雙年展主展,對於當代書藝實驗的未來想像。

蔡慶禾本名為蔡慶輝,他同時身兼ETtoday新聞雲共同創辦人、董事,美感跨域協會理事長、恆禾藝創董事長及藝術家等多種身份。去年年初受邀籌設桃園十一份美術館,擔任館長,地處桃園龍潭偏鄉的桃園十一份美術館在疫情壓力下,過去一年仍有七檔展出,包括首檔以龍潭在地藝術家為主的《拾一春–駐春藝術家特展》、以永續為主軸的《永續主義特展》和五檔徵件展。

蔡慶輝說,橫山書法藝術館去年邀請桃園十一份美術館,一起舉辦2023書藝雙年展的平行展,以匯聚更多藝文能量和多元觀點,他很快就應允這項展出邀約。在長達三年的疫情時光,他常感受與思索人與人隔著1.5公尺、隔著口罩、透過網路,當人連表情都被隱藏了,是否文字也有新的表情?還是重新定義?甚或藏在記憶裏的?他想藉由書藝創作表達近年疫情/疫後狀態下「我們之間」關係的疏離與重建。

這次展出由《疫後再說》、《活版詩書》、《記得民歌》三個主題創作,重新梳理字詞與字詞、字詞與空間之間,期望引領觀者思考在後疫情時代下,人際關係裡細緻的情感意蘊。

《疫後再說》系列主要探討COVID-19疫情裡,「我們之間」的距離是實際或虛擬的1.5公尺,一幅「囍」字的兩個喜中間間隔了長長的距離,想表達「保持距離 以策安全」的趣旨;多幅作品特別以墨斗反覆構築的紅色紗線暗喻著人際因緣的空間關係。作為本展主展牆的大型作品《活版詩書》,以蘇軾〈水調歌頭〉為本,在共計95字如活字的版幅間,可以移動排列、重新組構成另一首詩句,推展字詞編排的無限可能。《記得民歌》系列創作則是將十首經典的校園民歌躍然於蠶翼宣紙上,墨韻與音韻交織、穿透於展覽空間,傳遞曾經懷念、共同吟唱,並持續迴盪在「我們之間」的詩歌旋律。

在書藝部分,此次展出每一筆、每一字、每一幅,時而狂放,時而收歛。也嘗試各種紙張媒材、創作工具,用到毛筆、水彩筆、油畫筆、油漆刷,甚至竹枝、茶花、酒精噴槍、口罩都成為創作工具,希望探尋傳統書法的當代性。展出現場也安排了讓觀眾坐下來自己書寫的筆墨空間,期待書藝能沒有距離的融入日常生活。

更多展品內容和活動訊息請上「桃園十一份美術館」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11ElevenArtGallery)、「十一份觀光文化園區」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11gifts)查詢。

桃園十一份美術館即日起至5月28日展出《詩與韻–我們之間 蔡慶禾個展》。 圖/蔡慶禾
桃園十一份美術館受橫山書法藝術館邀請,一起舉辦2023書藝雙年展的平行展。 圖/蔡慶禾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桃園 藝術 美術館 創作 書法 橫山書法藝術館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駁二荷蘭藝術家拼貼近萬張「台味街拍」 呈現台灣路上觀察

【抽獎】乾隆皇是個奶茶控?清代皇帝琺瑯碗你最愛哪一個?

高美館X泰德美術館鉅獻《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5/25早鳥票搶票、6/29大師原畫開展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挑戰虛擬載體創作能量與實體想像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