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真/記住一個城市的方法
日前讀到羅秀芸的〈金色多瑙河〉,文中提到她盡可能在每個旅遊的城市買書,說這是愛書人的儀式感,也是記住城市的方式。文章閱畢,我憶起自己也曾經從香港帶回一本書。
對我而言,香港是魔幻之都,是作家張愛玲筆下華美但悲傷的城市,是世界金融中心,繁榮且受矚目,還有馳名遠近的夜景。多年來,一直無緣拜訪東方之珠,直到有一天,和兒子討論母子倆要去哪裡旅遊,出於地緣之利,香港成為兒子和我第一個結伴自由行的異國城市。
都說旅遊最考驗同行者的感情,這話亦適用於母子,一抵達香港機場,世代差異隨即浮現,如何和成年兒子一起玩得盡興,挑戰我的為母智慧。
我倆同時面對全然陌生的香港,態度卻有別,其中一個大不同是我認為既然投入時間金錢出國,當然要力求達到最大CP值,參觀的景點愈多愈好,起早趕晚是必須的;兒子卻覺得度假就是要放輕鬆,幹嘛塞滿行程搞得比平日還累,他要睡到自然醒。
當然要讓兒子睡飽再出發,可是我既睡不著,窗外春光又明媚,著實無意窩在旅館裡刷手機看電視,便決定在兒子起床前先獨自四處閒逛,看一下港島日常,之後再和兒子一起展開當日的遊港計畫。於是,我走進灣仔市場,認識攤上乾貨,詢問做法,離開市場後隨興穿街走巷。藍屋,就在此時意外出現在眼前。
在行前收集的資料中不曾見過藍屋,我當即上網搜尋它的相關資訊,簡單快速地翻過一頁灣仔發展史。離去前,在它的公眾休憩廣場發現一個漂書點,驚訝地看到當中近半書籍是台灣出版品,哇,台灣的軟實力。我一一念過書名,然後,取走其中一本。
揣著書回到旅館和兒子會合,叨叨述說自己剛剛去了哪裡,看到什麼,喔,我還帶了一本書回來。兒子問:妳真的會讀完它嗎?確實,我的閱讀習性已大不如從前,別說兒子會懷疑,自己在拿起書的剎那也猶豫過,一時興起帶走它,會不會從此斷送了它被再次閱讀的機會?是不是應該把書留給下一位有緣人更合適?
可是,我一直很喜歡漂書點,每到一地,總會自然而然地走向漂書點,書中內容看得懂不懂已無妨,能在旅途中翻開書頁親近文字即是美好。這回更難得,遇到的是熟悉的方塊字,實在不願意錯過,暫且放縱自己任性一回吧。
幸好這書很令人驚豔,根本捨不得放下。因為它的精采,更加覺得這漂來相遇的書,是此次旅行最棒的紀念品。翻讀書頁,有時會想起和藍屋的巧遇,以及與兒子一起走過的多處知名景點,最棒的是回家後母子都對香港親子遊意猶未盡,盤算著日後再次結伴同遊。當然,也會想起那幾個必須設法殺時間的早晨。每每思及此總會再次提醒自己,即使兒子是從己身所出,亦要尊重他是獨立的個體,想法、行事皆與我不同。
一本書,真的可以成為記住一趟旅行、一個城市的方法。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延伸閱讀: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