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麗賢/樂儀隊的短裙與變髮

樂儀隊的短裙與變髮。圖/cincin chang
樂儀隊的短裙與變髮。圖/cincin chang

綠園樂儀旗隊先後成立,隊史逾六十年

朋友稱我服務的高中女校,是靠近領導核心的科學人文薈萃校園。建校逾一百二十年,歷史悠久,自然流傳趣聞軼事,凝聚師生校友共同的記憶。

我在「綠園」任教逾二十六年,夏去秋來,送走導師班畢業生,迎接另一班小綠綠,慎重查閱姓名、課業表現、參加社團等。開學日的導師時間,我字正腔圓、鄭重其事地喚出姓名。

「吳沛恩,妳是儀隊旗官。」「應琪,儀隊隊長。」「林子宸,樂隊成員。」「周珈如,綠衣使節。」學生狐疑地看著我:「老師,您怎麼知道?」

「喔,看穿著和髮型。」我微笑地回答,做功課加上經驗與直覺,正確吧!教育部鬆綁學生服儀規定後,能穿著整齊綠校服的學生不多,儀隊和綠衣使節學生仍能穿出往昔的服儀,而俏麗短髮是儀隊學生的標誌,隊長則是兩側不碰耳、瀏海不遮眉的髮型。

有時,我在光復樓或學珠樓的窗邊望向操場,會看見這群綠衣黑裙的樂儀旗隊學生,認真地練習吹奏行進和舞槍舞旗,也許是在太陽曝曬如金湯銅漿的夏日,也許是凜冽寒風吹襲的冬季。好幾次,我瞥見掌旗官在烈日下的操場一隅,默默地自主練習,對齊腳步,站成綠園中的仙人掌。

綠園樂儀旗隊先後成立,隊史逾六十年,稱其「聞名遐邇」不為過。在國家慶典中展現氣宇軒昂的儀隊,成立於民國52年,鮮綠色儀隊上衣搭配白色的細褶短裙是吸睛焦點,隊長站在隊伍最前頭,儀態端正挺拔,既帥氣又美麗。記憶中我的導師班學生,曾有幾個擔任過樂隊或儀隊隊長,皆具備責任感和領導力。

樂儀隊表演時穿著的服裝有其淵源。

民國59年,我國面對嚴峻的國際情勢,但仍在聯合國安理會,與日本還是邦交國,那年受邀至大阪萬國博覽會表演。教育部相當重視學校樂儀隊赴日一事,數次討論後破例將白長褲、白短靴,改成膝上三寸白短裙搭配白馬靴,後來一直沿用,成為津津樂道的「迷你裙物語」。

樂儀隊的變髮,撼動台灣學生的髮禁

據說那時幽默大師林語堂自美返台,與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文學大師川端康成受邀出席教育部餐會,席間王洪鈞局長提及林語堂先生的名言:「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士的裙子,愈短愈迷人。」之後閒聊,偶然觸及北一女樂儀隊演出的服裝,未料兩位文學巨擘皆對樂儀隊及膝裙長感到惋惜。王局長聞言亦心有戚戚,討論後決定從善如流、順應當時的國際時尚,將裙長從「及膝」改為「膝上三寸」,並負責服裝費用。

此項前所未有的思維和決策,引起其他學校效法,也改變台灣女子高中樂儀隊的形象。

除了服裝,樂儀隊的變髮與台灣學生的髮禁,也是我與學生聊新敘舊的題材。

古人對頭髮有諸多描述,如「朝如青絲暮成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頭髮可能是禮儀文明的象徵,也可能是見微知著的思想管理,或是個人獨特的思維。

西瓜皮與三分頭,大抵是四、五年級生不堪回首的共同記憶。早期教育部要求學生中規中矩,訂立嚴格的服儀規定,高中男學生理成三分頭戴大盤帽,中學女生剪成髮長不得超過耳下一公分的西瓜皮。後來在引頸期盼中解除髮禁,多少與北一女樂儀隊有關。

民國70年,北一女樂儀隊受邀至美國巡迴演出二十六天,那時仍有髮禁,教育部基於美國崇尚自由民主,特准團員破例留長髮、燙捲髮。當訪美消息傳遍台灣,媒體爭相報導表演盛況,也帶出高中生髮禁的討論。其喧騰從各報標題可見一斑:「北一女樂儀隊『仿』美!開了例誰不想傚『髮』?頂著『西瓜皮』留個『和尚頭』外貌壓力不小」、「北一女樂儀隊俏麗髮型贏得喝采」以及「活潑歡笑給人好感,女生何必清湯掛麵」。

一次特赦令下的變髮,意外掀起國內議論,也撼動了數十年的髮禁。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校園超連結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冠良/吃回憶

Hazel/國王肚裡能撐船

劉彥辰/歡迎來到火焰世

陳祖安/拜託了!運動員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