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明/何妨發發呆

冥想流行起來了。一個美國朋友千里迢迢飛去峇里島,住進以「瑜伽」與「冥想」為宣傳關鍵字的度假村。那裡的設備刻意陽春,用術語說,走「簡約風」。每個人入住時要交出手機,期間不能與賓客交談,每天行程是練一點伸展操,聽聽上師說話,其餘時間閉目沉思。

我聽她這樣一說,想起自己在大學時代接觸類似活動,那是學校的中道社,我跟著班上一位練太極的同學一起去,可惜悟性太低,第一次去,打坐四十五分鐘,然後就站不起來了,想當然耳,沒有第二次。

出社會工作,年復一年總是忙,卻愈來愈不懂忙什麼。有一年肝壞了,住院調養半年才恢復,那時網路興起,我從一些影片重新接觸冥想,起初三分鐘、五分鐘,想像手裡握著氣球慢慢浮上天,放手讓氣球飛,把病痛釋放出去。後來偶爾跟著英國BBC的冥想節目,在溫柔樂聲與引導中放緩呼吸,一次半小時,成為焦慮日常中罕見的舒坦時刻。

人過中年,身體起了變化,對氣溫特別敏感。一個出太陽的冬日,我來到暖烘烘的日光下閉起眼睛,不刻意想什麼,不盤算眾人覺得很實際很要緊的事,讓心自由流動。妙的是,如此半睡半醒半發呆,結束後人竟變得加倍清明。

從學生時代經過幾十年,這麼點不費力氣的小事,執行起來居然繞了一大圈又需要這麼大的決心。以後,我不要再填滿每個時間的縫隙,甚至令它滿得腫脹出來,我要追求心靈的遼闊,以及生活的平衡。

:下定決心做的小事」即將結束,新主題為「我喜歡住在這裡」:

(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2025年6月底)

假如不受到金錢、空間甚至時間等法則限制,你認為全宇宙最宜居的地方是哪裡?是超越常人想像的遙遠星球,或近在咫尺的溫暖角落?歡迎來稿分享你心中獨一無二的所在,刊登順序前五名者,可獲得蔚藍文化出版的《不是只有玉里麵——神山腳下的菜市場》。

文長350-50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我喜歡住在這裡」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話題徵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騷夏/【來到神明的面前】媽祖的工具人:千里眼和順風耳

黑潮藍/找尋水下麥田圈

劉信旻/溫泉旅館裡的老電話

王筱茵/【來到神明的面前】可能不小心情勒了關聖帝君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