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可愛,想養!」的代價

獼猴生育高峰期為四到六月,剛出生的小猴毛色偏黑,頭頂中間有清楚的分線,和毛色為灰中帶金的母猴很不同。小猴子剛出生就有超強抓握能力,能抱著媽媽移動,而且總是吸著母猴的奶頭,不過不一定真的有在喝奶。

「可愛,想養!」類似這樣的網路留言,此時就會冒出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究竟能不能養呢?假如報導裡的猴子總是以負面形象出現,野外生存又那麼不容易,為什麼我們不乾脆飼養猴子呢?如此一來,不就有機會拍一些可愛的影片,增加正向流量,去除牠們的惡名,不是很好嗎?

在IG和TikTok上,很容易就搜尋到許多可愛的猴子影片,比如幫牠化妝或洗澡等,看起來吸睛又溫馨。可是,「正面流量」的影片或照片,不會告訴我們的是:獼猴受到驚嚇時易失禁,籠養的壓迫會造成牠們情緒不穩定,甚至自殘。此外,台灣獼猴活動量大,至少需要具備五公頃以上的山地,才符合牠們最小活動範圍,而且空間的地形、造景須豐富,才能避免發生刻板行為。

如果我們再將「猴子屬於群居型野生動物」納入考量,一般人怎麼有空間、時間,去照料三隻以上的獼猴在家裡生活呢?

曾有不少人因幼猴可愛而飼養,卻對於牠隨年齡增長,長期在生理、心理需求皆未能獲得滿足下的攻擊行為束手無策,最終讓「照顧」變質為「嚴重的虐待」。比較駭人聽聞的,還有被圈養的靈長類動物常因壓力造成共通傳染病,比如疱疹B病毒感染症。由此可知,飼養者認為的「對猴子很好」和「不會虧待牠」往往與事實有一段距離。

「我真的不知道,養一隻小猴,要先殺死母猴……」這些年,協會在田調過程裡,經常聽見這句教人心碎的話。一般人很難想像,被送到市場的幼猴背後,是母猴的斷送性命。同為靈長類,哪個媽媽能輕易接受小孩被帶走?怎能不拚命?

然而,讓人心痛案例不止於此,有次協會到達私養現場,看到籠中猴子嚴重駝背,飼主貌似「得意」表示:「牠已經是成猴了喔,因為我很少餵牠喝水,所以才會這麼小隻。」僅因江湖傳說猴子喝水會變大隻,就不滿足生物基本的飲水需求,更遑論其他部分了。

台灣在2019年將台灣獼猴自保育類名錄中移除,此後私養的案例層出不窮,相關問題也接連產生,像是無法續養,打算尋求收容或棄養。2022年十月,政府正式公告實施台灣獼猴為禁止飼養的動物之一,棄養的情況愈演愈烈。說到底,沒有買賣、沒有私養,就不會有棄養。那麼,遇到私養、棄養獼猴,我們可以怎麼辦呢?請撥打1999市民專線,請相關單位處理。若在不知法規下已經私養,則請不要自行野放,務必聯繫1999或農業部林業署業務專線0800-000-930,讓相關單位提供協助。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台灣獼猴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不是偷來的聖史多倫

盧建彰/讓自己每天都喘得要死

翟翶/今天應該很高興

情書簡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