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淳之/小英的故事
禁得起時間淘洗的,才是金玉良言。
幼時認定扯爆的卡通故事,時光荏苒,竟成為心中經典。陪伴許多人長大的動畫「世界名作劇場」,其中最長的劇集《小英的故事》,小英媽媽臨終叮嚀女兒:「想要別人愛你,你得先去愛別人。」當年想不透,如今了然,人生轉變,盡在其中。
現代有憤青,而我是那個年代的憤童,天性悲觀憤世。父母溫和慈悲,我的成長順遂,沒有什麼可以推託到they的錯;生成憤童,或許只能怪前世(又是they);除此之外,無從說明何以對人多心。
人人都說童話不合理,但在我看來,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被後母毒害、天真無邪的小兄妹被巫婆暗算,都不奇怪。但《小英的故事》於我而言,才是怪。為什麼?小英命運坎坷,父母雙亡,踏上艱辛旅途尋親,面對橫逆卻能一直溫良恭儉讓,會不會太誇張?就算心中沒長出恨,也應該提防小人,怎麼能始終心平氣和,還在昏聵(而且間接害死她父母)的爺爺旁工作?不嗆爆就算了,還無怨懟,這像話嗎?
小英的「聖女」形象令我不耐,看了幾集便想棄劇。偏偏在缺乏娛樂的年代,沒有其他選擇,就邊看邊罵(如同現今看新聞或政論),等待下一檔到來。
作為一個年幼的批判型觀眾(好討人厭),憤童如我,歸納了小英優點。她面對惡人的溫和寬容,應對富人的不卑不亢,前途縹緲仍能沉靜穩重,處境卑微依舊認真負責。我質疑,世間能有其人?更別說,小英他媽的那句(我指的是小英的媽),「想要別人愛你,你得先去愛別人」,怎麼也不同意,也想不通。
不確定何時改變,但改變不是一瞬之間,這句金玉良言已收納在心扉深處。
或許是,後來的歲月幸運認識了許多好人,她們誠懇盡責、寬厚溫和,集多種美德於一身,並擁有許多小英特質。我發現,這些美德真實存在,雖然世上沒有完人,但趨近完美,比我能想像得多得多。
雖然付出愛未必有收穫,但是不付出,就一定沒收穫,與其計較對方愛不愛,不如在能愛的時候愛,而且愈無得失心,愈有意外。憤童長成憤青,想通了這一切,也就無所憤了。
《小英的故事》啟蒙了我對「善良」的典範,儘管當時並不承認,且歷程耗時甚久。看見KABAYA公司2002年出品的這套「世界名作劇場」,包含了小英、媽媽、驢子、蓬車和狗狗小黃,深鑄印象歷歷如目,好比懷疑、啟蒙,乃至於相信的跑馬燈。這款食玩罕見的並不袖珍,卻絲毫不減收藏興致,深信小英值得擁有更大空間。
我不孤獨。一位紀錄片導演自陳,兒時看見小英的媽媽帶著女兒萬里尋親,邊旅行邊擔任攝影師,啟發其投身紀錄片拍攝,是一例;臉友照顧摯友孤雛,以小英父母雙亡,仍充滿勇氣,鼓勵傷慟的孩子,小孩振奮效尤,是另一例。
《小英的故事》1978年於日本首播,翌年登台,淬鍊半世紀,仍令許多人難忘。或許多人像我,或許我像多人,屢遭打擊時,腦海浮現小英溫柔笑容,抬頭面對眼前艱難,兒時的浸潤,影響亙久人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