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梓/漁與魚的種種

《魚夢魚》書影。(圖/有鹿提供)
《魚夢魚》書影。(圖/有鹿提供)

廖鴻基自九○年代寫作至今,討海人的身影不斷變化,如自然生態演進;從漁夫、捍衛海洋的生態者、海童至《魚夢魚》魚童或海洋生物,從廖鴻基寫作脈絡不只看見寫作風格的多元變化,更可窺視他從捕魚人逐漸返回魚和海洋的心路歷程。

《魚夢魚》如莊周夢蝴蝶,「人生」如「魚生」究竟誰比較真實?人類既然是海洋生物所演化而成,廖鴻基在本書中便讓魚童人類群中尋找那些上岸太久且失散、失憶完全忘了「魚生」的同/童伴。

本書的編輯十分獨特,每一章的第一篇,以單篇獨立於其他作品之外,並以黑色頁面呈現。敘述者是海魚(或海童)小于,背著魚袋往返海洋與陸地,在島上尋找受困或擱淺在島上的同類,尤其是那些仍保有余、餘、虞、於等姓名同學,頗有魚童尋親的故事。黑色書頁宛如黑潮提供小于一個快速便捷的路徑,也如一股溫暖的洋流,注入海洋與陸地的一點新希望。

每章的第二篇之後(含第二篇)以一般白色頁呈現,敘述者為阿料(或阿廖),身為漁夫的視角去觀看、詮釋陸地上人類與魚類的關係。雖然是陸地,卻都是海洋生物的演化過程與現況。

不管是魚童小于或漁人阿料的敘述,全書幾乎以寄寓方式呈現,以童話、寓言式警示海洋生熊遭嚴重破壞、濫捕,而面臨海洋魚類滅絕的狀態;〈再生〉、〈金甲〉、〈標本〉……都在預警現今或多年後,多種魚類滅絕後,人類只能食用複製或單一或唯一的魚種。

也有些作品是以魚的生態作為人類的啟示錄,如〈倔伯〉、〈宅里〉、〈史拜〉、

〈現撈〉、〈阿才〉……從魚的習性反思人類窄仄、僵化的生活。

書名同題的〈魚夢魚〉,說的是魚與漁的故事,以漁述說魚及海洋的世界,透析漁與魚的夢想。而「夢」具有多層意涵,對於海洋生物上岸的人類前身是魚;魚網魚、魚望魚、魚夢魚、漁夢魚,不管漁生還是魚生,有夢才有希望。

廖鴻基長年捕魚、吃魚、看魚,魚早已養在「阿料」的腦海,「他一天撈出一條魚來觀察,一共用了五十二天寫成這本五十二篇短篇小說」。五十餘款魚生,廖鴻基不以說教方式,不以控訴聲調,而是以寓言,魚童角度直視,每篇讀來輕鬆、趣味橫生。

廖鴻基認為「喜歡看魚、喜歡抓魚、喜歡吃魚,都不互相違背,也都是食物鏈高層的基本天性」,夢想人類與海洋、漁與魚,阿料和小于都是「夢魚的夢,魚夢的魚」的關係,也是漁與魚的故事。

另外Olbee的童趣(魚趣)的插畫,讓魚漁的夢境與海洋更為繽紛瑰奇,開啟閱讀另一扇窗。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小說〉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房慧真/血色大地上的靈魂雕刻師

廖偉棠/骰子演唱會──致何韻詩,她說他們聽不到我我就跳舞

探照燈

李律/大說謊家宮﨑駿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