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魅影 20週年經典重映》時光流轉魅影永恆 面具下的悲情人生

傳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最高傑作
親自全程監製、並搬上大銀幕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音樂劇大師安德魯·洛伊·韋伯(法語:Gaston Louis Alfred Leroux,1868年5月6日-1927年4月15日)的代表作之一,改編自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法語:Gaston Louis Alfred Leroux,1868年5月6日—1927年4月15日)所撰著的同名愛情驚悚小說。音樂劇1986年在倫敦西區首演,1988年登陸百老匯,並於1988年獲得七項東尼獎,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2004年,這部音樂劇被搬上銀幕。
《歌劇魅影 20週年經典重映》(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故事講述在絢爛、華麗的19世紀巴黎歌劇院,接連發生一連串詭譎的事件,眾人認為是住在歌劇院地底下,一位戴著面具的神祕怪人「魅影」所為。「魅影」發掘了歌舞團女郎克莉絲汀的音樂天賦,克莉絲汀則視他為「音樂天使」,在他的指導下,一舉登上首席女伶的地位。她在成名之後,雖然受到青梅竹馬、年輕貴族勞爾的愛慕,卻也深受神祕而孤獨的「魅影」所吸引。直到有一天,她意外揭開了「魅影」面具下的驚人秘密…
《歌劇魅影》是創作出《貓》、《艾薇塔》等無數百老匯傳奇的音樂劇巨匠安德魯洛伊韋伯所公認的最高傑作。自1986年在倫敦首演以來,這部音樂劇在世界各地持續上演,至今已有超過1億6千萬人次觀賞,為百老匯上演最久的音樂劇。改編為電影版的《歌劇魅影》由韋伯全程監製,由名導喬伊舒馬克執導,憑藉著絢爛豪華的美術、服裝與舞台設計,不僅令觀眾著迷,也獲得奧斯卡三項藝術大獎的提名。
片中多首膾炙人口的名曲,由三位主演親自演唱,真實展現出壓倒性的美聲魅力。多達百人的管弦樂團伴奏,於倫敦的艾比路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s)以完整管弦樂團的規模所錄製。將每一首膾炙人口的旋律與震撼人心的主題,以極致奢華的音效完美呈現,撼動觀眾的心靈。8月1日夜之樂章,經典重映。
安德魯洛伊韋伯親自監製,二十週年經典重映
入圍奧斯卡三項大獎,華麗場景、經典旋律大銀幕重現
本片於2004年推出,2005年正式在台灣上映,改編自安德魯洛伊韋伯的同名音樂劇,並由安德魯洛伊韋伯身兼監製及編劇,找來以《蝙蝠俠》系列電影聞名的導演喬伊舒馬克執導,集結一票能唱能演的豪華卡司傑瑞德巴特勒、艾美羅森、派翠克威爾森攜手演繹這段淒美悲壯的經典作品。傑出的美學設計和音樂製作讓本片入圍2005年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歌曲三項大獎,儘管最終未成功摘金,仍成為影迷及樂迷心中的一代經典。
時隔多年,導演喬伊舒馬克表示當初是監製安德魯指名邀請他執導這部作品,為此他也特地去看了音樂劇,並打從心底認為這個故事可以拍成一部很棒的作品,從視覺到聽覺都可以展現出非常強大的魅力。在電影正式進入選角階段時,導演喬伊對於主要角色魅影、克莉絲汀、勞爾提出兩大要求,首先是外表必須具備足夠魅惑力,再來就是演員必須能夠親口唱歌。經過層層關卡,最終選定曾任樂團主唱的傑瑞德巴特勒,以及擁有強大聲樂底子的艾美羅森和派翠克威爾森出演。
對於三人的演出,導演喬伊舒馬克表示相當滿意,片中可以看見總是給人硬漢形象的傑瑞德巴特勒半邊臉戴上面具,完美詮釋出一個多才、執著,卻比誰都害怕被拒絕、受傷的靈魂,他與當年年僅18歲的艾美羅森所飾演的克莉絲汀之間渾然天成的化學反應,也為這段畸形、不容於世的複雜關係添加更多神秘色彩。至於現在作為恐怖片名導溫子仁班底,被影迷封為「鬼王」的派翠克威爾森,也成功展現好歌喉,完美演繹勞爾子爵的深情與勇氣。
劇組也在本片的歌舞場景的設計上下足苦心,導演喬伊坦言,不同於《紅磨坊》和《芝加哥》等成功的歌舞片,本片更多是參考了歷史作品,例如維斯康提的《豹》、葛麗泰嘉寶主演的《茶花女》,以及珍妮佛瓊絲主演的《包法利夫人》,同時,也觀摩了許多巴黎歌劇院相關的畫作,在吸收這些元素的同時,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打造出夢想中盛況空前的歌劇院現場。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