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100+北院「織造精彩—清宮緙絲刺繡展」飽覽乾隆收藏與御製書畫詩文織繡珍品

清〈緙絲村農韶慶圖〉右下方村夫搗米場景的圖式來自《耕圖》第十八幅〈舂碓〉。「舂碓」指搗米器具,用來加工穀類。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緙絲村農韶慶圖〉右下方村夫搗米場景的圖式來自《耕圖》第十八幅〈舂碓〉。「舂碓」指搗米器具,用來加工穀類。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許文美(任職於書畫文獻處)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2025年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百週年院慶,第二季於210、202陳列室推出「織造精彩—清宮緙絲刺繡展」(展期:2025年4月19日至7月6日;陳列室202展期至6月29日)。本次展覽精選院藏清宮緙絲刺繡作品,三個展示單元包括清宮收藏古代緙繡、清代織造華美緙繡、以御筆書畫詩文為中心的織繡。

清宮收藏古代緙繡

清宮舊藏宋〈緙絲富貴長春〉(圖1)軸為存世精品,緙織牡丹、月季(又名長春花)、菊花、芙蓉等四季花卉,組合成「富貴長春」之吉祥寓意,緙工精密純熟。傳世緙絲類似這件尺幅和完整圖案已相當稀少,2015年古物分級為國寶。

圖1 宋 緙絲富貴長春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絲000018

除了織繡精品,清宮也彙集一批年代晚於宋代、但被清宮視為宋代的作品,清宮的作品簽題和《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等著錄多以「宋繡」、「宋緙」題名,值得日後進一步依各別情況探討作品年代。將作品年代提早的現象,肇起於十六世紀後江南仿古織繡盛行,收藏家追捧古物風氣之下,市場對於仿古緙繡也多冠上「宋緙」或「宋繡」名稱。展場安排一組三件作品供對照,包括兩件清宮視為宋代〈緙絲歲朝花鳥〉(圖2)和〈緙絲花鳥〉,兩幅內容圖案相近,皆運用明代宮廷畫家呂紀(約1439-約1504)畫風之作品為母本,展覽以傳宋人〈歲朝圖〉(圖3)為例參照。(註1)顯現明代緙工擅於摹緙名人畫稿,以及緙織年代實為十六世紀之後。

(左)圖2 傳宋 緙絲歲朝花鳥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絲000014
(右)圖3 傳宋 歲朝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畫000201

織造華美緙繡

清宮織造的緙繡題材多樣、色彩絕倫,除了常見富有吉祥寓意的花鳥、山水、人物之外,還包含故事、佛道宗教性題材。〈緙絲銅柱銘勳圖〉(圖4)主題為歷史人物漢光武(西元前5-57)名將馬援,在平定交趾之後,樹立銅柱表達功績。全幅除以緙絲技法表現圖案,部分細節例如人物臉部、山石皴點等並添增彩繪,藉此提升作品的細緻度。

圖4 清 緙絲銅柱銘勳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絲000034

值得注意的是,清宮緙織題材出現康熙年間起相當重視的《耕織圖》圖式。〈緙絲村農韶慶圖〉(圖5)、〈緙絲場圃秋成圖〉(圖6)兩件掛軸為尺幅和裝裱一致。清代畫家焦秉貞(活動於1689-1726)、冷枚(約1670-1742)、陳枚(約1694-1745)等皆繪製過《耕織圖》冊,表現帝國理想中男耕女織的太平景象,內容為《耕圖》、《織圖》各23幅,共46幅圖,描繪農夫播種至收穫、和農婦養蠶至織布的各個環節。(註2)兩件緙絲題材衍生自《耕織圖》冊。〈緙絲村農韶慶圖〉右下方村夫搗米場景來自《耕圖》第十八幅〈舂碓〉,「舂碓」指搗米器具,用來加工穀類,冷枚《耕織圖》第十八幅(圖7)可供對照。〈緙絲場圃秋成圖〉中景呈現一位男子雙手舉起容器,往地上蓆墊傾倒穀物,圖案來自《耕圖》第二十幅〈簸揚〉,「簸揚」一詞指揚去穀物中的糠粃雜物。圖式也可對應冷枚《耕織圖》第二十幅(圖8)。

(左)圖5 清 緙絲村農韶慶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絲000038
(右)圖6 清 緙絲場圃秋成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絲000037

(左)圖7 清 冷枚 耕織圖 冊 第18幅 舂碓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畫003383
(右)圖8 清 冷枚 耕織圖 冊 第20幅 簸揚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畫003383

以御筆書畫詩文為中心的織繡

清宮當朝緙繡存在以皇帝書、畫、詩、文為中心織繡的現象,在乾隆時期最為盛行,造辦處依照皇帝命令,以御筆書畫和御製詩文為底本,結合宮廷畫家作品或宮廷藏品為樣稿進行製作。以御筆書畫詩文為中心的織繡現象,也包括大臣們書寫御製詩文製成緙織,以及大臣們母親、妻室運用御筆為底本,進獻繡品至宮中。

〈緙絲御製養心殿銘〉軸(圖9)以高宗〈養心殿銘〉楷書銘文為底本,四字一句,並緙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書年款。根據《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紀錄,乾隆四十年(1775)皇帝命令蘇州織造將養心殿銘放大尺寸,照樣緙織。位於江南的蘇州、江寧(南京)、杭州是清代絲織技藝中心,「江南三織造」專司織作宮廷與官府之華服錦緞。

圖9 清 緙絲御製養心殿銘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絲000108

〈御製贊緙絲釋迦牟尼佛〉(圖10)為巨幅宗教主題織繡,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瓔珞寶幢下,天降花雨,上方以藍底金字緙織出高宗(1711-1799)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行楷書贊。這件緙絲掛軸圖樣,明顯來自清宮藏品晚明鄭重(十七世紀)〈釋迦牟尼像〉(圖11),畫中祥雲擁現,天散寶華,釋迦牟尼佛法相莊嚴,手結定印,結跏趺坐於蓮花座,座下尚有一華麗的須彌寶臺。作品上方詩塘為乾隆御筆金書贊語四字一句,款「壬午(1762)春正月御贊」,顯見作品經過鑑賞。

(左)圖10 清 御製贊緙絲釋迦牟尼佛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絲000123
(右)圖11 明 鄭重 釋迦牟尼像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畫000642

〈御製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軸(圖12)為孔憲培(1756-1793)妻子于氏所繡。素色綾本以五彩線繡亭臺樓閣,太陽高掛,雲煙繚繞,芝蘭、松竹植於四周。左上御製詩為乾隆三十五年(1770)為聖母崇慶皇太后(1693-1777)作。(註3)詩末「壽康」一詞蘊含多層意義,既寓意長壽安康,且為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頤養居所「壽康宮」名稱緣由,同時在御製詩中為乾隆皇帝稱呼母親的代稱。(註4)

圖12 清 孔憲培妻于氏恭繡 御製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絲000115

註1:許文美,〈四季如畫—「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側記」〉,《故宮月刊》,458期(2021.4),頁74-88。

註2:《耕織圖》冊相關研究參見王璐,〈清代御製耕織圖的版本和刊刻探究〉,《西北農林大學學報》,2013年2期,頁142-148。

註3:(清)高宗,〈奉聖母賦得萬年枝上日初長〉,收入《清高宗御製詩三集》,卷85,檢自《觀箴電子資料庫》(檢索日期:2025年2月20日)。

註4:穆舍,〈壽康如昔夢成境—壽康宮與崇慶皇太后〉,《紫禁城》,2015年7期,頁58-69。

●本文摘錄自《故宮文物月刊》505期4月號 〈「織造精彩—清宮緙絲刺繡展」介紹〉

「織造精彩—清宮緙絲刺繡展」
時間:2025.4.19~2025.7.6
地點:210、202陳列室,陳列室202展期至6月29日
更多展覽:詳見連結

2025年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百週年院慶特展「織造精彩-清宮緙絲刺繡展」4月起登場!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立故宮博物院 乾隆皇帝 宋代 展覽資訊 文物 閱讀藝文 歷史 故宮100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聽見金句/讓對方不高興一下,也許才是你該過的舒服人生。

沒有真跡也能爆紅?杭州「中國歷代繪畫典藏館」靠複製品重現經典水墨之美

以動物擬人、游刃有餘的虛實筆觸暗諷人類── 讀多和田葉子《雪的練習生》

基隆游太太(Echo)/我不想理解,只想被溫柔擁抱——從布爾喬亞的蜘蛛,看見一個母親的崩壞與修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