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虹/孩子陪我長大

孩子陪我長大。圖/房子Fangtzu
孩子陪我長大。圖/房子Fangtzu

一邊挑米,一邊聊天

我在宜蘭員山的小農村裡出生,因著父親的工作,三歲就離開出生地,搬到了羅東,小四搬至台北,直到大學。整個人生的養成,可以說都是在都市裡度過的,對農村生活是完全的空白。然而,大學到台南念書,我發現自己一直不習慣的,其實是台北的步調,身體潛藏的,始終是悠閒的基因。在認識另一半且一場機緣下,到日本東京生活後,我更確切地認知自己不適合活在擁擠的都市,擠上滿員的電車。

回台灣生下小孩,我與先生決定回到我出生的農村謀生。但是,農村有什麼收入是可以養家活口的呢?我們兩個都市小白,僅帶著浪漫的夢想就回到了沒有後援的鄉下,只好一面從事翻譯工作,一面以農事來舒壓,並找尋可以在鄉下落地的方式。

經歷過了一期稻作,人工日曬稻穀,滿心歡喜迎來的,卻是在年久失修的曬穀場上附贈的大量小石子,挑也挑不完。過了好幾個月朋友來家裡一邊挑米一邊聊天的日子,終於篩出滿坑滿谷的稻米,卻不知道要賣給誰,便半買半相送地給了身邊所有的朋友。看來,種稻賣米可能不是一條我們可以走的路。

人生迷航的交叉路口,一次偶然機會下,我們全家再次回到了日本,在岡山陪老公過兩年的留學生活。沒想到,在那兩年中,之前送出去的米,竟在朋友間產生巨大迴響,於是兩年後的2004年,我們成立「榖東俱樂部」,真正地為了種稻,返回宜蘭的農村生活。

春天插秧,盛夏曬穀

如果說是孩子帶我重回童年時光,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我對這個村子幾乎沒有任何記憶。不過,我想我的身體裡應該印記著這塊土地,所以最終被呼喚回到這裡。

鄉村生活與都市是一百八十度的不同,我們的生活因為種稻開始有了春夏秋冬。在乍暖還寒的春天,我們插秧;在熱到可以烤熟任何食物的大太陽盛夏,我們收割;在規律生活裡,我體驗到了許多樸實卻驚豔的事。比如說,夏天收割後,我們在稻埕上曬穀,翻完一次稻穀,馬上就躲進樹蔭下吃冰涼的仙草、綠豆湯、粉圓。秋天宜蘭進入雨季,我們便準備種一些蔬菜,由於孩子還小,我幫他們買了小鋤頭、小雨鞋和小手套,帶著他們翻土放下種子,看著豆子長出芽,幫嫩豆芽架天然的竹棚架,當開花長出豆莢,就讓孩子拿著籃子採收,或拿著小鋤頭挖出土裡的薑。這些耕作的種種,填滿了我蒼白的童年記憶,小時候的歲月也被療癒了。

看到作物的四季,我也看到了生活的四季。春天蘿蔔大出時,跟著大家醃起宜蘭專屬的金黃色蘿蔔乾;清明節拜拜,大家又像趕流行般紛紛做起草仔粿;梅雨過後,太陽出來了,家家戶戶開啟曬豆腐乳、釀醬油、醬冬瓜、曬瓜仔脯、曬瓠瓜乾的模式,整個夏天熱鬧得不得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夫妻倆帶著孩子去河邊,把老絲瓜的硬殼剝掉,放到河裡搓搓洗洗,曬乾成真正的菜瓜布。而當時序進入秋天,一切宛如快轉,就要著手為入冬做準備,並期待在過年的團圓桌上,擺滿臘肉、年糕與蘿蔔糕。

跟著鄉下的嬸婆、姑姑、阿姆們的腳步,親手做著節氣食物,在她們的身邊蹭來蹭去,聽聽當年的故事,那些來自農村、來自人情的四季,我和孩子一起過了一個童年。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記憶藏寶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槍口下的機密任務

柏格利/【網路徵文優勝作】愛的把手

林比比鳥/一碗麵

汪漢澄/虛空之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