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白先勇(許培鴻攝影)  民國二十六年生,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三十八年遷居香港,四十一年來臺與父母團聚。五十二年赴美留學,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八十三年退休,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曾先後獲國家文藝獎、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獎、北京中國音樂學院太極傳統音樂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2021年獲頒臺灣大學名譽博士、臺北文化獎。

作家好文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來台二十週年慶演紀實(下)

唱到〈尋夢〉,三十分鐘獨角空台戲,《牡丹亭》中最考驗演員功夫的一折,沈丰英使出了渾身解數,似乎累積了二十年的能量此刻爆發出來……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來台二十週年慶演紀實(上)

我有幾重憂慮,演員們經過近五百場的磨練,戲是熟了,但會不會過熟,油掉了?張繼青老師有一句名言:「熟戲要生演,生戲要熟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