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萱/北投你喝哪家紅茶?

四月底,我和作家朋友受邀在新北投圖書館對談,配合主題「漫讀城市茶館」,主辦方預計準備在地茶飲給大家。講座開始前,我和朋友偷偷猜測到底會買哪一家,討論沒幾句,立刻引爆一場北投茶飲政爭:我是明泉紅茶的仙草奶蜜(奶茶加仙草)派,喜歡茶香、奶香配仙草的豐富滋味;朋友則最愛高記茶莊夏季限定的桑椹茶,裡面真的吃得到果肉。

眼下局面,無論館方選擇哪一家,勢必有一方會失落——甚至,若買了另一間也相當有名的蔡元益紅茶,就會變成兩邊都失落!只能說在這個會為飲食吵架的島上,主辦方真難做人。終於,我們拿到飲料,在杯子戳下吸管,喝了一口⋯⋯登豋!是明泉紅茶的勝利。

以上,純屬玩笑,無論是哪一家,我們都滿喜歡的。不過,這段對話也呈現出北投的特殊風景:古早味紅茶之爭,每間店都有擁護者,蔡元益紅茶雖非我或朋友的最愛,卻也是北投人常喝的老店之一,以前讀北投國中時,班上就訂過好幾次,一大袋紅茶便宜、清涼又好喝,可說是舉辦運動會、熱得要命時的生命泉源。另外,非北投人比較常接觸到的,可能是燕窩北投紅茶,分店開遍全台北,可惜我和朋友都沒喝過,無法評價。

聽眾聽我們聊紅茶,便問:「北投為什麼有紅茶?」答案很簡單:以前北投有種紅茶!日治時代到1980年代前,是台灣茶葉大量外銷的黃金時期,彼時大屯山遍布茶園,早期以烏龍茶、包種茶為主,後來考量國際市場對紅茶的喜好度,在總督府的鼓勵下轉種紅茶。

1970中期,茶葉外銷熱度漸退,大屯山茶葉改為內銷,成為北投紅茶手搖飲的起點。北投紅茶「紅起來」的原因沒有確切說法,一說是磺港溪畔為製造業人力資源聚集地,工人會來找工作,下班就喝茶聊天;也有人說北投市場茶館為工人、商人聚集的地方,兩種說法大同小異,都是延伸台灣人「泡茶聊天」的文化,形成新興茶飲風景。

如今,大屯山比較少聽說種茶,不過還是有不少其他作物,賞花有海芋、繡球花,蔬菜類以綠竹筍特別有名,由於產量不多,便結合觀光農業,讓親子體驗挖筍;近年也有在地烘焙坊將大屯山產的「草山柑」做成「硫磺磚」,硫磺磚裡沒硫磺,但有火山土壤種植出的酸甜桶柑。

在眾多作物中,我親自去過的是咖啡園。「大屯火山咖啡」位在半山腰,青農老闆告訴我,這塊地曾種茶外銷、種相思樹在土窯燒製木炭,2003年順應咖啡熱潮,才種起咖啡,如今變成一片主打友善土地、生物的咖啡園。老闆性格熱心,經常舉辦導覽兼採咖啡活動,走累了,還可以遠眺整個關渡平原。

時代演進下,從外銷、內銷再到觀光,大屯山的農人過了幾代,作物也變了幾輪,不變的是,土地持續孕育、支持生命,也見證生命的循環。期待未來大屯山會繼續與人相伴,寫下生活、歷史,也願人們繼續善待、守護這片土地。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槍口下的機密任務

柏格利/【網路徵文優勝作】愛的把手

林比比鳥/一碗麵

汪漢澄/虛空之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